骶尾骨骨折是指骶骨和(或)尾骨在外力或劳损作用下发生断裂
常出现疼痛、惧坐、皮下淤血、感觉障碍
常见病因暴力损伤,或慢性劳损导致
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骶尾骨骨折是指骶骨和(或)尾骨发生断裂,多由跌倒、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等直接或者间接暴力损伤导致。
骶骨是腰椎下方的三角形骨,下与尾骨相连。尾骨是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的骨。尾椎无椎弓,无椎管。
分类
Denis三型分类法
I型:骨折穿过骶骨翼,位于神经孔外侧。属于最常见的一类,约占
骶骨骨折的50%。骨折线位于骶骨翼区(骶尾骨的两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6%。
Ⅱ型:骨折穿过神经孔,占骶骨骨折的34%~47.5% ,有 21%~28%的人伴有
坐骨神经损伤。
Ⅲ型:骨折穿过骶骨体位于神经孔内侧,累及椎管。神经损伤发生率大约为60%。
Roy-Camille分类法
Ⅰ型:屈曲骨折,无移位,相对稳定。
Ⅱ型:屈曲骨折,向后方移位。
Ⅲ型:伸展骨折,向前方移位。
根据骶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分类
稳定性骶骨骨折:骨折移位较小,无神经损伤。
不稳定骶骨骨折:骨折移位>10mm,伴有神经
血管损伤。
致病原因
骶尾骨骨折通常都是由直接或间接性的暴力损伤导致。
外力作用
间接暴力:为主要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臀部着地,外力通过骨盆或者腰椎传导,或者肌肉韧带的牵拉,可导致
骶骨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现象,且老年人行动不灵活,走路时易向后跌坐,易出现骶尾骨骨折。
直接暴力
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时骶尾部直接撞击物体或地面、重物直接压砸躯体等,均可能造成骨折。
长期从事高危工作的工人和热爱极限运动且无良好的防护的人容易受外伤从而引发骶尾骨骨折。
分娩时胎儿对尾骨造成的压力可导致损伤,尤其是难产和使用产钳的分娩,可造成尾骨的骨折。
劳损
也有可能是久坐引起反复轻微创伤的结果。以不良姿势久坐于坚硬或不舒适的表面(例如乘汽车)或者狭窄表面(骑自行车)上尤其容易患病。这种情况也会因炎症和
肌肉痉挛而加重。
主要症状
骶尾骨骨折包括以下常见症状:
臀部、腹股沟处疼痛:骶尾骨及周围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如
背痛、臀部疼痛、腹痛、直肠痛或盆腔痛。可出现排便时疼痛,以及
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放射至骨盆底。
惧坐:患者一般取站位或者是健侧臀部就座。因为坐位时尾椎骨疼痛,后仰时尤其明显。从坐位站起时,部分患者的疼痛会突然加剧。
皮下淤血:因骶尾骨位置相对表浅,骨折损伤常常显露于皮下,因此常可发现骨折处的血肿、皮下淤血、皮肤和软组织挫伤、擦伤、肿胀等。
发热:骨折后短时间内体温一般正常。严重损伤、出血量较大者,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多不超过38℃。开放性骶尾骨骨折如出现了感染,可表现为持续发热,甚至
高热。
并发症
神经损伤
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表现为会阴部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
累及骶管和骶孔的骨折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者肛门及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而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受到撞击或跌倒时,腰臀部出现疼痛、
瘀斑,建议及时就诊骨科。
急诊科
如果是由于严重外伤引起,并出现休克等症状或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建议及时就诊急诊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骶尾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性的暴力出现相关症状后,不要盲目搬动身体,以防加重损伤,需及时就医。
需保持患处制动,及时送医治疗。
非必要不要自行服用止疼药,以免掩盖症状。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骶尾骨部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大概持续多久?症状的变化跟活动和休息是否有关?
是否大小便失禁?
是否取站位或者是健侧臀部就座?
是否有皮下淤血,皮肤和软组织挫伤、擦伤、肿胀等?
会阴部是否有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各种异常现象?
是否有明确的原因?
病史清单
是否从事高空作业或者对抗性运动?
是否有骨质疏松?
骶尾骨是否曾受过外伤?
是否有分娩史?什么时候?
是否有骨质疏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跌倒、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
骨质疏松病史。
生产史。
临床表现
骶尾骨骨折常出现疼痛、惧坐、皮下淤血、皮肤和软组织挫伤、擦伤、肿胀,鞍区感觉障碍、刺痛、麻木等各种异常现象,出现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发热。
特殊体征:肛指检查骨折部有压痛及异常活动感。(注意该体征需要由医生进行操作)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目的:检查骶尾骨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来了解是否发生骨折,以及骨折的类型、骨折端移位情况。
意义:如见骨折线呈横行或骶下部两侧骨皮质断裂,远端轻度错位。侧位片上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有骨皮质断裂、皱褶、嵌入等征象。提示骶尾骨骨折。
CT检查
目的:判定骨折部位及隐匿性骨折,对高度怀疑骨折而骶尾骨常规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者具有特异性,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使骶尾骨骨折的确诊率大大提高。
意义:明确骨折的形态、类型、粉碎和移位程度、骶管占位和神经受压情况,也有利于确定手术方案。
磁共振检查
目的:对神经及周围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可以清楚显示骶丛神经结构,对于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意义:局部水肿和骶丛神经损伤,可辅助诊断骶尾骨骨折。
注意事项:检查无放射性,但需要注意体内是否有金属内置物,有些金属内置物是不可以做MRI检查的,也不能携带金属制品进入MRI检查室。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目的: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和感染。
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有外力撞击、跌伤、劳损及生产史,查体可见骶尾部淤血、压痛、红肿甚至感觉异常等临床表现。
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呈横行或骶下部两侧骨皮质不连续。此外还可进行CT、MRI等检查辅助诊断,可确定为骶尾骨骨折。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同点:两者都可能会出现马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疼痛、麻木、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腰部损伤和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的;而
骶骨骨折则是由于外界的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骶尾骨所引起。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治疗原则:
骶骨骨折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非手术治疗
骶骨骨折
适应证:神经功能健全、骨折移位和成角很小(骨盆环稳定的DenisⅠ型、Ⅱ型损伤)的患者。
方法:卧床休息8~12周,臀下用气圈保护,或采用髋人字
石膏固定。早期避免下床活动或负重。必要时可行骨牵引治疗。
尾骨骨折
适应证:尾骨骨折有轻度移位者。
方法:
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将其逐渐复位,2~3天后再重复1次以维持对位。
固定与牵引:进行腰椎-骨盆牵引、支具及石膏外固定。
止痛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等。
常用药物:布洛芬、塞来昔布。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腰痛非手术治疗无效、不稳定型骶尾骨骨折(骨折移位>10 mm)伴有神经损伤或者合并
骨盆骨折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绝对禁忌证:①全身情况差;②软组织条件差或有
压疮。
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是相对禁忌,这种治疗需要改良的稳定方法,如锁定接骨板。
手术方法
椎管内减压:常在伤后的 24~72 小时内实行,经过早期积极的减压处理,神经损伤有恢复的可能。
骶骨骨折内固定术:常采用的内固定术为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骶骨三维钢板固定等,主要目的是保持骶髂关节的稳定。
麻醉下行肛内复位:适用于严重尾骨骨折或手法复位不成功者。
骶髂螺钉是固定骶骨骨折的金标准,但骶髂螺钉技术要求高,需反复多次透视。
治愈情况
其预后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于轻度的、无移位的、无神经损伤的骶尾骨骨折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恢复原工作和生活。
对于损伤较严重的,比如有严重的移位、神经损伤或者盆骨骨折的情况,部分患者即使经过积极与规范的治疗也可能会出现相关后遗症。
预后因素
全身因素
机体状况不佳,如患营养不良、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时,愈合会延迟。
局部因素
骶尾骨部有无水肿、神经压迫,有无合并盆骨其他部位骨折等情况,如果有预后相对差一些。
危害性
严重者会伴有神经根受压,可出现鞍区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一般无需特殊调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即可。
可适当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海鱼等,补充所需营养物质。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卧床时适当活动下肢,经医生的允许后,可以起坐,进行适度运动。
日常出行注意避免跌倒和磕碰,如穿防滑鞋,避免地面有水和杂物。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盆底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情况和伤口情况,若平时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主要检查内固定有无移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复诊时间:建议遵医嘱随诊复查,一般出院后第1、3、6个月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诊。
复查项目:一般复查X线检查,特殊情况遵医嘱作相关检查。
预防
相关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摔倒和撞击,运动员、高空作业者等做好相关防护,小心磕碰,避免外伤。
老年人及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预防摔倒,出现意外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延误。
孕妇做好产检,生产后如果出现腰部不适,需咨询相关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