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没有症状,少数人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
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随访观察
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高脂、不规律饮食者易发
没有传染性
定义
多发性
胆囊息肉是由症胆固醇沉积引起的多个向胆囊内部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胆囊黏膜增生病变,也可以是炎症性或者腺肌增生性息肉。
多发性胆囊息肉大多在超声检查时发现,息肉不移动,后方不伴有声影,可呈乳头形、圆形、半圆形,有蒂或无蒂,大小多在1~10mm之间。
根据医学统计,多发
息肉比单发息肉恶性癌变率更低,临床上一般定期复查超声即可,不需要手术治疗。
分类
发病情况
研究表明,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约为0.3-9.5%。
致病原因
胆固醇代谢异常
胆汁内脂质主要由胆汁酸、胆固醇和
卵磷脂组成,三者的动态平衡被病理因素破坏,胆固醇结晶析出,沉淀形成胆固醇性
息肉。
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胆囊壁,胆囊黏膜增生,形成凸向胆囊腔内的炎性
胆囊息肉。
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饮食、不吃早餐,更容易发生胆汁淤积,形成胆囊息肉。
诱发因素
情绪异常。
饮食油腻。
过度劳累。
长期饮酒。
主要症状
少数人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
并发症
胆囊癌
多发性
胆囊息肉的癌变率低。极少数多发性胆囊息肉也会发生癌变,恶变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50岁。
直径>1cm。
胆囊息肉逐渐增大。
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厚度>4mm。
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汁内胆汁酸、胆固醇和
卵磷脂的动态平衡破坏,胆固醇结晶析出沉淀,会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炎。
就医科室
肝胆外科
体检发现多发性
胆囊息肉;或出现多发性胆囊息肉逐渐增大,或伴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也可以就诊于普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全出现过的症状、时间和之前诊治的资料信息,便于医生为您诊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右上腹痛吗?
有恶心、呕吐吗?
呕吐物什么颜色及性状?
有食欲不好吗?
体重减轻吗?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超声内镜。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生化
检测肝肾功能、胆红素水平,鉴别其他肝胆系统疾病。
肿瘤标志物
检测CA199、CA125、CEA,有利于鉴别
胆囊癌。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经济、简便,有效观察胆囊壁是否增厚及
胆囊息肉的血供情况。
腹部增强CT或MRI
腹部增强CT或MRI能够显示胆囊息肉的位置、大小及息肉基底部胆囊壁的情况。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如微气泡造影剂后再用超声观察
息肉的血液供应以及基底情况,与普通超声相比可更加准确地判断息肉的性质。
鉴别诊断
胆囊癌
相似点:均可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非特异的症状。
不同点:体检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的胆囊息肉,大多为良性。而胆囊癌的彩超或者CT、MRI常常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或者胆囊腔内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胆囊癌CA199、CA125、CEA等
肿瘤标志物可以升高。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胆囊结石
相似点:均可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黄疸等临床症状。
不同点:多发性胆囊息肉腹部超声检查时多呈球形、半球形或乳头状,不可移动,后方不伴声影,无蒂或有蒂。胆囊结石在腹部超声检查时可见胆囊腔内可移动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治疗目的:改善相关症状,防止息肉恶变。
治疗原则:直径大、有危险因素、有临床症状的
胆囊息肉,行手术切除,其余可随访观察。
一般治疗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
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
年龄大于60岁;
息肉持续增大;
无蒂或宽基底;
超声提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禁忌证
伴有腹腔严重感染;
怀孕或妊娠期的妇女。
术后并发症
肠损伤后;
术后腹腔内出血;
治愈情况
多发性
胆囊息肉患者年龄小于60岁、没有症状、直径小于10mm、无胆囊结石病及胆囊壁增厚的情况,以建议患者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大小变化即可。
非
肿瘤性胆囊多发
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坚持定期随访能够防止和阻滞病变的恶化。
如果息肉已经癌变,就要根据
胆囊癌的规范治疗方案正规处理。早期恶变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三餐,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品,少吃油炸、烧烤食物。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当多吃鱼肉、瘦肉,减少饱和脂肪酸类油脂摄入。
生活管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不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
病情监测
欧洲指南建议的复查间隔如下:
无恶变危险因素的胆囊多发
息肉,直径6-9mm者,在第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复查腹部超声。
有恶变危险因素的胆囊多发息肉,直径≤5mm者,在第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复查腹部超声检查。
没有危险因素的胆囊多发息肉,直径≤5mm者,在第1年、3年、5年复查腹部超声检查。
假性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假性息肉、局灶性
胆囊腺肌症、炎性假性息肉,可能自行消失,不需继续随访。
预防
低脂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