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

更多功能

短肠综合征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小肠广泛切除引起的吸收不良疾病
常有腹泻、水和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症状
因急性肠扭转、克罗恩病、肠系膜血管病变等行小肠切除所致
治疗主要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定义
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小肠广泛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或儿童生长需求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可出现以腹泻、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为主的症状。
疾病的轻重程度及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残留小肠的长度、部位,是否保留回盲瓣与结肠,以及肠适应过程是否良好等。
分型
根据剩余肠管部位分型
Ⅰ型短肠综合征:空肠造口型,是病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普遍存在腹泻、脱水、体重减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典型表现。
Ⅱ型短肠综合征:小肠结肠吻合型,主要表现为渐进的营养不良。可分为Ⅱ-A(空肠为主型)和Ⅱ-B(回肠为主型)。
Ⅲ型短肠综合征:小肠吻合型,待剩余肠道充分适应后,大多不需要长期依赖肠外营养。可分为Ⅲ-A(空肠为主型)和Ⅲ-B(回肠为主型)。
根据剩余肠管长度分型
短肠综合征:成人标准是有回盲瓣,小肠长度≤100 cm;无回盲瓣,小肠长度≤150 cm。儿童标准是小肠长度≤38 cm。
超短肠综合征:成人标准是有回盲瓣,小肠长度≤35 cm;无回盲瓣,小肠长度≤75 cm。儿童标准是小肠长度≤15 cm。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