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

更多功能

动脉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动脉局部形成直径较正常节段增加≥50%的永久性膨胀
大多无症状,部分可触及膨胀性、搏动性肿块,或自觉疼痛
以手术治疗为主
及时手术治疗,多数可达到临床治愈
动脉瘤是什么?
定义
动脉瘤是指动脉局部血管壁异常扩大,形成其中充满血液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
主要由于动脉壁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后天性病变或损伤,引起动脉壁局部薄弱、弹性减退,经血流不断冲击形成。
动脉瘤具有隐蔽性、破裂的突然性、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主动脉、肢体主干动脉、内脏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动脉瘤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部分可因膨胀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产生疼痛、缺血、血栓栓塞、夹层破裂,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休克。
分类
可根据部位、病理学、形态等因素对动脉瘤进行分类。
根据动脉瘤出现部位分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根据病理学分类
真性动脉瘤:最为常见。为动脉壁全层扩张膨大的动脉瘤,血管壁仍完整。
假性动脉瘤:瘤壁不包含动脉壁的完整结构,为动脉外膜或周围纤维组织构成,瘤腔内容物多为凝血块及机化物。但瘤腔仍与原动脉管腔相通,创伤性及感染性动脉瘤大多属此类。
夹层动脉瘤:是动脉壁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分离、膨出,呈双腔状。
蔓状动脉瘤:先天性动静脉沟通而形成粗大、曲张的血管团,动脉与静脉均有扩张。
根据形态分类
囊状动脉瘤:动脉局部周向增宽。
梭形动脉瘤(纺锤形动脉瘤):动脉壁局部通常呈不对称性的扩张外凸。
发病情况
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主动脉是动脉瘤的常见累及部位。有文献报道,动脉瘤患者中,肾下腹主动脉瘤占65%,胸主动脉瘤占19%;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占13%,胸腹主动脉瘤占2%,髂动脉瘤占1%。
其他部位的病变相对少见。在外周动脉瘤中,腘动脉瘤占70%;颈动脉瘤不足4%,内脏动脉瘤与肾动脉瘤均不多见。
近年来腹股沟部位的血管介入操作和吸毒注射日渐增多,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感染性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的人群患病率约为5%。白种人的患病率为4.0%~7.6%, 男性患病率为女性的4~6倍。
腹主动脉瘤最为严重的危害在于瘤体破裂引发大出血,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病死率高达50%~70%。
颅内动脉瘤
全球50岁左右的成年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3.2%, 亚洲人群的患病率为2.5%~3.0%。
有研究发现,妇女有更大可能患有蛛网膜下动脉瘤,或出现动脉瘤生长。
研究表明,除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外,家族性倾向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
脑动脉瘤一般能活几年?
脑动脉瘤能活几年主要与瘤体破裂出血相关。
文献资料显示,无症状者年破裂出血率为1%~2%,它们在破裂前可出现症状,从出现症状到出血的间隔时间从数日至10年以上。
有症状者年破裂出血率为6%,预后差。巨型瘤保守治疗者的病死率为80%。而且首次破裂患者再出血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第2次和第3次出血的病死率分别为65%和85%。
动脉瘤早期征兆有哪些?
动脉瘤早期可无任何征兆。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瘤的类型、大小、部位、有无并发症和患者伴发疾病等因素。
动脉瘤的临床症状为肿块、疼痛、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和受压症状、出血等。最常见为搏动性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搏动呈膨胀性,与患者的心率一致,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疼痛和其他症状出现多提示瘤体增大或病情变化。
脑动脉瘤为何不建议手术?
脑动脉瘤采取手术治疗存在出血、神经损伤等风险。
随着高分辨率DSA、各种栓塞材料的进步和血管导流装置的出现,血管内治疗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均低于开颅夹闭组,已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高龄或者高级别破裂动脉瘤(Ⅳ~Ⅴ)而言,介入栓塞更是首选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