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可有局部烧伤、情绪改变、心悸、痛性肌肉收缩等,甚至呼吸和心跳骤停等症状
主要病因为电流通过人体并造成损伤
治疗方法包括急救、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电击伤是什么?
定义
电击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分型
根据接触的电压类型分型
低压电电击伤:接触的电压≤380V(伏或伏特)。
高压电电击伤:接触的电压>1000V。
超高压电电击伤或雷击电击伤:接触的电压极高,甚至在10000万伏以上(雷击)。
发病情况
夏季电击伤多发,与天气超热多雨、人体易大量出汗有关。
青少年男性、电工等职业的人多发。
雷击电击伤位于天气相关伤害的第二位,仅次于洪水。进行户外劳动的农民、建筑工人,以及进行户外运动的运动员发生雷击电击伤的数量较多。
哪些情况容易发生触电?
不注意用电安全:如手部有水时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等;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工作中不按要求使用绝缘设备等。
设备原因:电器设备、输电线路老化或损坏,出现漏电。
灾难:火灾、地震、风暴等导致输电线路、输电设备、电器损坏等。
触电很危险吗?
触电是很危险的,严重的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触电时电流小并很快脱离,可能只感觉到麻木或刺痛,并没有什么危害。
如果触电时电流大且时间长,可以导致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电灼伤。电流通过心脏可以立即导致
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呼吸和心脏停搏。
因此,生活在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触电一般几分钟死亡?
触电后导致是否立即有生命危险与电流的性质(直流或交流)、强度、频率、电压的高低,接触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不能单纯从触电时间来判断。
一般220V电压以上高电压先引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电流比较大会立即有生命危险。触电后一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采取
心肺复苏,并紧急拨打120,尽快送医院治疗。
致病原因
主要病因为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
常见易发生电击伤的情况
生活或工作中违规使用电器,如手部有水时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等。
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
电器设备、输电线路老化或损坏,出现漏电。
火灾、地震、海啸、台风等导致输电线路、输电设备、电器损坏。
从事电路或电器维修、改造等工作者,工作中不按要求使用绝缘设备。
在宽阔或较高的区域进行工作或运动。
影响电击伤损伤程度的因素
其他条件一致时,电压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或电流强度越大,损伤越严重。
电压在500V以下时,交流电比直流电造成的损伤更大。
频率为15~150Hz(赫兹)的交流电,比频率更高的交流电损伤更大。
组织或器官电阻越大,如脂肪和骨骼等,电击产生热能造成的损伤越严重。
发病机制
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以直接或产生热能造成细胞和组织损伤。
直接接触电流可以造成灼伤,称为真性电灼伤;高压电产生的具有
高热的物质,如电弧、火花等,也可以造成灼伤。
电流经过心脏,可以立即引起室颤或心脏骤停;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立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两种情况都会危及生命。
全身症状
轻度电击伤者
可出现惊恐等情绪改变、心悸、头晕、头痛、肌肉收缩并伴有疼痛(痛性肌肉收缩)等症状。
严重电击伤者
呼吸、心脏骤停:电击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脏骤停,如未经及时抢救会发生死亡。
“假死状态”:有些患者电击后心跳和呼吸处于极其微弱的状态,甚至出现暂时停止。
抢救成功的幸存者
定向力丧失:不能正确描述所处的空间和时间。
痫性发作:全身抽搐伴有意识丧失,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清醒后不能回忆发作过程中的事情。
局部症状
电击造成的皮肤局部烧伤
低压电电击伤
在电流进入部位和流出部位都会出现一个损伤点。
损伤点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表现为直径0.5~2cm(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呈焦黄色或灰白色。
高压电电击伤
可存在多个入口和出口,入口的损伤程度比出口严重。
损伤多为焦化或碳化,即表现为烧焦样或黑色的炭样,有烧焦的气味。
雷击电击伤
皮肤可出现树枝样或细条样条纹,条纹呈红色。
戴戒指、手表、项链、腰带等金属物质处会出现烧伤的痕迹。
其他局部症状
因咀嚼或吮吸电线造成口腔电击伤,在损伤发生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口腔出血。
胸部电击伤可引起气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并发症
休克:发生于烧伤面积大或体液流失多者。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急性肾损伤:可出现血尿、尿量明显减少、水肿等症状。
心脏病变:多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消化道病变: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腹痛、黑粪、便血或无排气和排便、呕血、腹部肌肉僵硬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溶血:发生于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出血、休克、贫血、皮肤和巩膜(眼白)发黄等症状。
骨骼病变:发生电击后24~48小时,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肩部可出现
方肩畸形、上肢活动异常。
烧伤部位继发感染:出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红肿、流脓等症状。
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发生电击伤后,只要出现了症状,无论感觉是否严重,均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首先切断电流,确保安全后,患者有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给予
心肺复苏。
患者有皮肤烧伤者建议不要自行处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生电击伤多长时间了?
电击后是否有意识丧失、记忆模糊等情况?
是否有心悸、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否有肢体或头部活动受限,剧烈疼痛?
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或者被发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
电击伤是如何发生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碳酸氢钠、乳酸林格钠、甘露醇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电击史。
临床表现
可有局部烧伤、惊恐等情绪改变、心悸、头晕、痛性肌肉收缩等,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反应迟钝、
肢体肿胀和疼痛、全身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跳骤停。
出现电击部位疼痛、皮肤颜色变成黄色或灰白色、焦化或碳化等局部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
尿常规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用尿杯接尿,在未完全排完前停止接尿。
血生化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指标。
注意事项:急诊检查前无须禁食水。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有损伤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显著。
影像学检查
四肢X线检查
检查四肢骨骼等组织的情况。
如合并骨折时,可发现骨骼断裂或变形。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手镯等,如有必要应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裤子、鞋袜等。
胸部X线检查
检查肺、心脏、胸骨、脊柱等结构。
怀疑发生气胸,合并肺炎时,可以明确病情。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皮带等,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脑等头部组织。
注意事项
CT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或耳钉等。
MRI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手表等;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用于怀疑合并心脏疾病时,可以明确病情或排除心脏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胸部皮肤表面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心电图
检查心脏的功能。
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心脏病变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胎心监测
检查胎儿心率和变化情况。
用于发生电击伤的孕妇明确胎儿情况。
鉴别诊断
电击伤根据明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基本可诊断,无须与其他疾病鉴别。
急救
切断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如关闭电源、切断电闸等。切断电源后,用绝缘的木棒将患者身上的电线挑开至安全位置。
明确切断电源后才能靠近患者。
靠近患者时应穿胶底鞋、戴橡胶手套等具有绝缘作用的物品。
避免光脚,用手直接接触患者或电器设备。
避免身体上有水时接触患者和电器设备。
如不知如何切断电源、不确定电源是否已经被切断,或不能切断电源,应在尽可能远离危险区域同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如电工等。
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判断病情
判断反应:拍击患者双肩、呼叫患者,查看患者是否有皱眉、眨眼、肢体活动、出声等反应。
判断呼吸:观察患者胸腹部起伏情况5~10秒。
如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拨打120,尽快使用AED。
操作方法
摆放体位:将患者平放在水平坚硬的表面上,脱掉或剪掉患者上衣,暴露胸部皮肤。
胸外按压
施救者双手叠放,位于下方的手紧贴患者胸骨下半部。
按压时手臂伸直且垂直于患者胸部,用力向下按压至少5厘米,然后让胸部恢复到正常位置。
反复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30次后进行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为30∶2。
人工呼吸
一只手按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抬高患者下颌,打开患者呼吸道。
每次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吹气结束时松开。
向患者口中吹气2次,之后立即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如患者为不熟悉的人,建议使用带有单向阀的人工呼吸工具,避免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
使用AED
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打开AED后,在医务人员到来前,非医务人员不要关闭AED,也不要断开导线或撕开电极片。
特别提示
电击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假死状态”,非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或医务人员到来。
抽搐处理
将患者缓慢放于地上,去除身边的硬物并在头下垫软物,避免磕伤。
不要向患者口中塞硬物或软物,避免造成口腔损伤或引起窒息;不要按压患者身体,避免造成肌肉拉伤或骨折。
患者抽搐停止后,应让其侧卧,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流出,避免窒息。
骨折处理
如患者肢体出现畸形、肿胀、活动异常,可能发生了骨折。
发生骨折后可用木棍、厚书等将患者肢体进行固定,避免活动。
非医务人员不要强行将患者骨折部位复位。
止血
电击可能会造成摔伤引起出血。
使用纱布、干净的毛巾,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直至出血停止。
昏迷处理
如患者没有反应,但有呼吸,应让患者侧卧,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
一般治疗
休息
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走动。
心电监护
医生会使用仪器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末梢
氧分压等指标。
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监护,避免自行停止监护或减少监护的项目。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活动,避免牵拉监护仪的导线;如胸部贴片、导线脱落,或监护仪报警,应及时同时医生或护士。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发生心肺复苏、
急性肾损伤时,改善血液的酸碱度、肾功能等。
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等;急性肾损伤时的药物还有乳酸林格钠等,也可合用甘露醇。
抗感染
如烧伤较重或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时,需要抗感染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主要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等,或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选择;必要时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药物治疗
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按照心肺复苏标准流程使用药物,提高心脏功能、呼吸兴奋度等。
手术治疗
筋膜切开减压术
如发生间隙综合征,须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术,降低病变部位的压力,避免病情加重。
烧伤相关手术
如烧伤较重,需进行清创治疗去除坏死或感染组织,必要时进行皮瓣修复术以促进损伤组织恢复。
其他手术
如发生骨折可能会进行骨折固定或复位手术。
孕妇如检查发现死胎等情况,可能会进行人工流产、
引产等手术。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目的和风险。
如手术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出血、剧烈疼痛,应及时告知医生。
其他治疗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于心肺复苏时,可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为治疗争取时间。
血液透析治疗:用于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去除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
治愈情况
通过急救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
危害性
严重电击伤可以引起心脏、呼吸骤停,如不及时抢救可发生猝死。
电击伤可能会引起
急性肾损伤、心脏病变、消化道病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溶血、听力下降或丧失、继发感染、瘫痪、视力异常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仍会危及生命。
孕妇发生电击伤会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如肉类、鱼类、豆制品、奶类、新鲜水果或蔬菜、坚果等。建议选择蛋羹、粥类等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每日至少饮水1500毫升。如有需要,应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食中液体的量。
避免食用或饮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或饮品,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浓茶、咖啡等。
避免酗酒。
生活管理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劳累。
戒烟。
运动管理
病情恢复期间,可选择床边活动、慢走等方式恢复运动能力;病情恢复后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
可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的种类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
避免感染
远离传染病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情绪管理
可通过适量运动、听轻音乐、适度娱乐等方式改善情绪。
家属应给予患者鼓励,避免其产生不良情绪。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如经过治疗后原有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正确使用电器
从正规厂家购买合格的电器产品,不要私自连接线路、更改线路、拆解或改装电器或用电设备。
安装漏电保护设备、儿童安全插座等用电安全设备。
不要用沾有水的手接触插座、通电的电线等。
家长应教育儿童玩耍时应避免
触电,不要进行危险的行为。
定期检修电器和电线等,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
保证工作安全
电工等工作人员,工作时应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遵守工作流程。
防护设备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不要穿着破损的防护设备进行工作。
避免意外伤害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靠近或接触带“有电危险”的设备。
雷雨天气时应尽快进入室内,避免在宽广的场地或较高的位置进行运动或工作。
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天气时,或道路损坏时,应远离电线杆、变电站等设备。
触电后正确处理
如遇有人触电,不要在确认断电前接触患者的任何部位。
发生触电后,无论是否感觉严重,都应立即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