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畅通情况下的浅表静脉扩张、伸长、迂曲成团状的疾病
表现为下肢沉重、酸胀、乏力,患处浅静脉凸起,严重者呈团块状
可进行一般治疗、加压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预后一般良好,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什么?
定义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下的浅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位于皮下,主要分为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下肢浅
静脉曲张时,下肢浅静脉处于伸长、蜿蜒曲张而隆起的状态。
发病情况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以
大隐静脉曲张最为高发。
成年人患病率 10% 左右,男女患病率接近,女性略高。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早期症状轻或没有手术条件的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可以穿弹力袜改善症状。
传统的高位结扎和剥脱术是大隐静脉曲张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如果有
小隐静脉曲张,应该在小隐静脉进入腘静脉的入口处进行结扎切除。对于小隐静脉的远端,也可以进行剥脱。
近年微创治疗比如硬化剂对于小腿静脉端处理、激光闭合、射频消融、冷光源的透光全切、微波治疗和导管电凝等多种方法也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结果。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严重吗?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一般不严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患者早期有下肢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病程较长者出现皮肤营养性改变,包括
皮肤萎缩、脱屑、
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难愈性溃疡,影响正常生活;由于曲张静脉管壁较薄,轻微外伤可致破裂出血且较难自行停止,需及时就医治疗。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风险高吗?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包括无创下肢浅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微创下肢浅静脉
激光治疗、射频治疗、刨吸治疗、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配合抽剥治疗,手术方式不同,风险不同。
虽然以上治疗方案均属于风险很小的手术,但任何一种方案均存在一定风险,例如硬化剂注射治疗容易导致气体栓塞,引起肺动脉栓塞;激光治疗热效应有可能会导致皮肤灼伤;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治疗,有可能引起静脉伴行的隐神经损伤。
致病原因
先天因素
静脉瓣膜缺陷与静脉壁薄弱,与遗传因素有关。
后天因素
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妊娠、肥胖、慢性咳嗽和习惯性便秘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下肢静脉瓣膜承受过度压力,导致静脉瓣膜松弛,不能紧密闭合,出现
静脉曲张。
高危因素
年龄:静脉曲张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性别:由于女性有妊娠、生活习惯(穿高跟鞋等)等方面的特性,可使下肢静脉的压力增高,患病风险增大。
久站:教师、销售员等特殊需要久站的职业,会导致持续性下肢静脉受到过度压力。
发病机制
下肢静脉压增高导致静脉周围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不良,导致纤维细胞的增生。
静脉淤滞使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又加重了组织纤维化。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局部组织缺氧,抗损伤能力降低,因而容易发生易发生静脉曲张。
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
皮肤浅表处出现扩张、隆起及迂曲的浅静脉,形似蚯蚓。
患侧肢体出现酸胀等表现。
肢体沉重乏力,轻度水肿。
上述症状常在久站或午后加重,平卧或患肢抬高后明显减轻。
病情进展
皮肤表面浅静脉隆起进行性加重。
晚期
皮肤破溃。
破溃处可能出血。
并发症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表现为局部疼痛,沿静脉走行表面皮肤潮红、肿胀,静脉呈条索状或团块状,压痛,范围较大者可局部发热。
淤滞性皮炎
皮肤色素沉着,如点状红斑和淡黄色、浅棕色色素;湿疹样皮炎,可潮湿或干燥脱屑,出现黑色素和含铁血黄素形成的色素沉着等。
静脉性溃疡
好发于小腿内、外侧的皮肤溃疡,常伴有肿胀、色素沉着、湿疹等,严重者伴有疼痛,溃疡愈合困难。长期不愈合等应警惕癌变可能。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曲张静脉因溃疡或创伤致破裂,可发生急性出血。
急性淋巴管炎
表现为局部疼痛,患处可有数条红线,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症状。
就医科室
血管外科
当出现下肢皮肤表面有蚯蚓样隆起以及下肢酸沉乏力等不适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应穿着透气、宽松的衣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的凸起?凸起的部分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有下肢沉重、酸胀、乏力、疼痛的症状吗?出现多久了?
有下肢皮肤瘙痒、
色素沉着、溃疡的征兆吗?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做什么工作的?是否需要长期站立?
有没有长期咳嗽或长期便秘等病史?
家人有没有类似情况?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以前治疗过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是否有过敏的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CT静脉造影(CTV)
磁共振静脉造影(MRV)
下肢静脉造影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静脉活性药物:地奥司明、柑橘黄酮片
诊断依据
病史
从事需要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
女性妊娠期。
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史等。
临床表现
下肢沉重、酸胀、乏力,病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严重者呈团块状。
下肢肿胀,以小腿胫前区为主,活动后的下午或夜间加重,晨起可缓解。
下肢
色素沉着,以小腿下端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湿疹,有明显的瘙痒表现。
小腿内外侧出现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反复发生。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以了解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主要观察静脉是否通畅,了解静脉瓣膜有没有
反流和反流程度等情况。
CT静脉造影(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
可以显示下肢深浅静脉以及穿通静脉的通畅情况。
做CTV 、MRV时要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制品,如金属项链、手机、金属打火机、金属义齿等。如果体内有钢板、心脏起搏器等,需要告诉医生。
下肢静脉造影
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可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注意事项
检查前通常无须禁食,适当饮水。
检查时需注射对比剂,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及孕妇需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后接受顺行造影者静卧5分钟;接受逆行造影者压迫穿刺处10~15分钟。
检查后多喝水,以加快对比剂排出体外。
避免大幅度、剧烈活动。
分级
根据临床分级。
0级:无临床表现。
1级(极早期):下肢能够看到扩张的毛细静脉血管或网状静脉。
2级(早期):出现典型的下肢静脉扩张、迂曲、成团,高出皮肤表面,呈蓝色,质软。
3级(中期):在曲张静脉的基础上,出现下肢水肿。
4级(中晚期):出现皮肤的营养障碍,如皮肤瘙痒、颜色加深、皮肤脱屑、萎缩。
5级(晚期):在曲张静脉处有已经愈合的溃疡。
6级(晚期):出现小腿的慢性溃疡。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水肿、沉重、坠胀感等,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溃疡等。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可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基础上,多数经过数年之后出现的下肢肿胀、色素沉着、浅
静脉曲张或溃疡。可通过多普勒超声血流图、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鉴别。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表现为肢体肿大、皮温升高、多汗等,可通过超声、CTA、动脉造影等检查进行鉴别。
一般治疗
平卧时抬高患肢,增加下肢静脉回流,缓解静脉高压。
适当运动(如游泳、行走等),增加下肢血液回流。
避免久坐或久站,避免双膝交叉或盘腿而坐,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加压治疗
使用弹力袜、弹力绷带及充气加压治疗等。
适用于早期轻度
静脉曲张、妊娠期女性、难以耐受手术和手术后早期恢复的患者。
弹力袜或绷带的类型、弹力度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静脉活性药物
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
常用药物包括地奥司明、柑橘黄酮片等。
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硬化剂治疗
将化学药物注入曲张静脉,使曲张静脉萎陷。
适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和直径< 8毫米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或作为术中或术后的辅助治疗(如手术后残留的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经常破溃出血;静脉曲张症状明显,如有明显的沉重、坠胀感;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着、皮炎、皮肤溃疡等并发症。
通过剥脱大静脉主干及切除曲张的浅静脉, 达到消除静脉高压和曲张浅静脉的效果,复发率低。
手术具有切口较多、创面较大、影响肢体美观、住院时间较长等缺点。
下肢静脉曲张透光直视旋切术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皮肤出现
色素沉着、溃疡和硬化剂治疗后复发的静脉曲张。
在内窥镜下切除曲张的静脉,可以彻底清除静脉曲张。
激光腔内闭合术
适用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且直径<10毫米的患者。
利用激光使大隐静脉内膜受到损毁,加压包扎使静脉粘连而闭塞,达到消除静脉曲张的效果。
电凝术
破坏曲张静脉内膜,通过加压包扎使管腔闭塞,达到消除静脉曲张的效果。
射频消融闭合术
适用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且直径<10毫米的患者。
利用热量损伤静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术后注意事项
患肢抬高30°~40°,避免双腿交叉。
术后尽早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可下床行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穿弹力袜2~4周。
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应注意绷带包扎是否牢靠,如有松脱应重新包扎。
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亮、小腿肌肉深压痛(单侧多见)。
皮下血肿:皮肤呈片状瘀青(大腿内侧多见),可有疼痛。
感染:术后数天后出现切口红肿、疼痛、流脓。
术后局部皮肤感觉麻木:内踝或足背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缺失。
中医治疗
内治
中医将本病分为三型,即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可选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附加桃红四物汤、萆薢渗湿汤合
四妙丸加味治疗。
外治
中医外治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尤其是对于创面的治疗,使中药的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血液, 营养皮肤和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治愈情况
预后一般良好,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危害性
影响腿部美观
下肢血管明显增粗、弯曲、凸出,影响腿部美观。
影响正常生活
发生
静脉曲张的肢体可酸胀、无力,影响正常行走。如果发生溃疡,还会有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引起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会引起
血栓性浅静脉炎、淤滞性皮炎、静脉性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多吃富含
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禁酒。
生活管理
适当运动(如步行、游泳),增加血管壁弹力。
穿着透气、宽松的衣服,避免过紧的腰带、紧身衣、高跟鞋。
避免增加腹压,尽量减少久站、久坐等。
避免用热水长时间泡脚或者泡温泉,以防止静脉扩张越发严重。
保持排便通畅。
使用弹力绷带时,保持绷带宽度和松紧度应适宜。
松紧度以能将一个手指伸入缠绕的圈内为宜。
以清晨起床前进行包扎为好。
包扎时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靠近心脏的一侧缠绕。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复诊时可能要做超声检查等了解血管情况。
如果下肢静脉扩张等情况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症状,都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接受手术治疗,一般在术后4周复诊,了解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残留静脉病变。
预防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一种坐姿不动,坐位时勿“跷二郎腿”。
日常注意多休息,休息时可垫高下肢。
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如骑自行车、慢走。
必要时按摩腿部,促进血液循环。
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避免过度肥胖。
预防性使用医学弹力袜,如久站或久坐等人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