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及腹膜囊肿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或腹膜部位的囊性病变,其内容物为液态囊状包块。此病发病率女性稍高于男性。
1.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
多为单发、单房性,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囊肿,囊壁薄,壁内被覆单层内皮细胞,内容物多为淡黄色浆液和乳糜样液,伴出血、感染者囊内容物呈血性、草绿色、橙红色或咖啡色。
2.后天因素
腹部外伤、炎症、寄生虫感染,手术导致淋巴管粘连、阻塞,淋巴液流动不畅、淤滞形成囊肿。有的属于肠系膜新生物,如
肿瘤性
囊性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以及寄生虫性包虫囊肿、肺吸虫囊肿等。
囊肿较小者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囊肿所致临床症状与囊肿的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推移或压迫有关。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下列症状。
1.腹痛:多间歇出现,反复发作,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并发出血破裂、感染或扭转者,可有腹部剧烈疼痛。
2.腹部包块:是患者的最初症状和主要体征,包块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缓慢;②一般为囊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③囊肿有较大的活动度,尤以横向活动度大更明显;④囊肿一般张力不高,有柔韧感,无明显触痛。
3.腹胀:见于囊肿较大者,患者腹围逐渐增大可伴食欲减退、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肠梗阻、
尿路梗阻、贫血等,个别患者因囊肿破裂而形成腹水,囊肿侵袭或侵入肠壁可引起便血。
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可见软组织阴影;
皮样囊肿及包虫囊肿壁钙化时,可显示环形钙化影;皮样囊肿偶可见牙齿、骨骼等结构。
(2)钡餐或钡灌肠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等表现:如肿块邻近肠管狭窄、拉长、肠壁僵硬;钡剂通过困难或缓慢;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移动或弧形压迹等。
2.超声检查
腹部B超既可定位,也可定性。据文献报道,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1%。表现为腹腔内显示单房或多分隔囊肿,大小不等,无回声或充满点状回声,囊壁及其边界清晰;囊肿多较游离,可被推移或随体位移动。
3.CT和磁共振检查
可提供最佳的囊肿影像诊断,可显示囊肿部位、密度、大小、与周围组织血管和胃肠道的关系及是否并发
腹膜炎等,同时有利于
肠系膜囊肿的鉴别诊断。
此病临床表现较隐蔽且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主要应与
卵巢囊肿、
胰腺囊肿、腹水、有蒂输尿管纤维瘤、
肾盂积水、胆囊积液、
腹膜后肿瘤、游走肾脏和
脾囊肿或肿瘤等疾病相鉴别。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肠管受压、移位;B超检查和CT扫描是较有价值的诊断手段,除可显示囊肿外还可提供定位依据。
小囊肿无需治疗。囊肿增大者应早期手术,或在超声或CT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囊液后囊肿内注射
平阳霉素、无水
乙醇等。孤立的囊肿可行囊肿摘除术;若囊肿与肠管关系密切或与肠系膜血管粘连紧密而无法分离,可连同部分肠管一并切除。由于存在污染的危险及囊液可能重新积聚,不宜采用单纯抽吸囊液的方法。如囊肿侵及重要结构不能摘除,可行囊肿开窗术,将囊液引流入腹腔。良性肿瘤小时可做单纯肿瘤切除术,大者需连同系膜和部分小肠一并切除。恶性肿瘤如局限于系膜内,应做根治性切除术,包括肿瘤周围系膜及部分小肠;如已发生转移,则仅宜做姑息性切除,以预防或缓解
肠梗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预后差。
如为原有疾病(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感染性结核性囊肿等)而致此病者,治疗原发病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