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由于髌腱慢性、反复的损伤造成的髌腱病变
以髌骨下极疼痛为主,可有活动障碍
主要是髌腱反复超负荷运动造成的慢性损伤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少数可进行手术治疗
定义
髌腱炎是指长期的髌腱过度使用而引起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方的疼痛。
髌腱是连接髌骨和胫骨的一条韧带,用于稳定膝关节,可协同大腿进行工作,辅助膝关节活动。
髌腱发生炎症后,膝关节屈伸困难,甚至身体难以完成跳跃等动作。
发病情况
髌腱炎可以在青春期出现,但在20~30岁的运动员中患病率最高。其中,在排球和篮球职业运动员中的发病率可能高达50%。
髌腱炎在普通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大约为8.5%。
致病原因
髌腱使用过度
伸膝动作是由股四头肌通过髌骨与髌腱实现的,跳跃或快速用力伸膝时髌腱承受的牵拉力很大,长期过度活动膝关节(如反复跳跃),反复牵拉髌腱,使得髌腱及髌骨周缘腱附着点受到损伤,引发髌腱病变。
骨骼因素
膝关节对位不良或韧带松弛会影响到肌腱的受力,特别是在跳跃落地时膝关节内扣;或是上下楼梯时,膝关节不稳,经常左右摇摆,髌腱受力增大,容易诱发髌腱组织炎症。
髌骨的位置过高,髌腱的受力变化,也会增加髌腱的张力,引发髌腱炎。
腿部肌肉因素
腿部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髌腱受力不均,特别是大腿前内侧肌肉缺乏力量,会影响到髌骨的稳定而造成髌腱病变。
如果大腿前的股四头肌,以及大腿后的腘绳肌比较紧张,肌肉弹性减低,久而久之也可能增加髌腱劳损。
诱发因素
长期重复某项需要跳跃或半蹲的运动。
长期在较硬的场地进行训练,膝关节受到的冲击较大。
短期内突然加大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频率。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如登山、徒步、篮球、足球等)。
长期需要半蹲位工作,如重体力劳动者、煤矿工人等。
体重指数过高、超重人群。
主要症状
疼痛
膝前区疼痛或隐痛是髌腱炎的典型症状,通常在跳跃或蹲起运动后症状加重,在长时间屈膝后也会加重。
早期疼痛仅在运动后出现,随着症状加重,严重时在日常活动或休息时也会出现,还可能出现打软腿,上下楼时膝无力等表现。
其他症状
如症状严重,可能出现跳跃、蹲起动作困难等活动障碍。
并发症
髌腱断裂
当长期反复过度活动膝关节,或者在跳跃落地或突然扭转,可能导致髌腱组织突然撕裂。
就医科室
骨科
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膝前区疼痛,且随着运动强度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前往骨科就诊。
如果所在医疗机构设有运动医学科,出现上述症状可就诊于运动医学科。
疼痛科
反复出现膝前区疼痛,长期慢性疼痛,影响运动水平或难以忍受,也可以前往医院疼痛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膝前区疼痛,不要过度活动膝关节,需要休息。如果出现肿胀,可适当冷敷膝关节以消除肿胀,每次不超过5分钟。
不要盲目进行推拿、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膝前区疼痛?
何时出现疼痛?运动前、运动中还是运动后?
是否有引起疼痛加重、缓解的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近期是否进行过高强度训练?
是否长期需要进行跳跃或半蹲姿势?
既往是否出现膝关节外伤,或者其他膝关节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局部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物:布洛芬、
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及
洛索洛芬钠等。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期从事体育运动,或需要长期半蹲姿势工作,如重体力劳动者、煤矿工人等。
临床表现
膝前区出现疼痛,在活动后加剧,尤其是进行跳、跑等运动后。
髌骨下部有明显压痛。
单腿下蹲到90°~135°时出现疼痛、发软,蹲下后单腿不能起立。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片可以用来发现骨骼的异常,排除其他疾病,有时也可发现髌腱内的钙化。
CT检查
CT检查可见髌腱增厚伴髌下脂肪垫水肿,可以显示髌腱的走形及髌腱受累部分,病变多发生于近端的内侧1/3或中1/3,外侧部少见。
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可以发现髌腱增厚,伴有局灶性高信号,而且在T2加权像上能够发现髌腱的部分撕裂,表现为局部的T2高信号,但是MRI对于发现髌腱内的钙化较为困难。
超声检查
近来多普勒超声开始应用于髌腱病变的检查,用来发现肌腱内增生血管的血流信号,尤其是能够发现没有症状的髌腱病变。
鉴别诊断
髌腱炎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半月板损伤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膝前区疼痛。
不同点:半月板损伤常常会有明确外伤史,通常在剧烈活动中突然损伤。当活动时突然间感出现关节剧痛,不能伸直,膝关节活动时有弹响,甚至出现关节卡顿。髌腱炎是长期屈伸膝关节出现的膝关节疼痛或隐痛,核磁共振检查可以鉴别。
股四头肌肌腱损伤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膝前区疼痛。
不同点:股四头肌肌腱损伤常有外伤史,症状主要有局部的疼痛、肿胀以及膝关节的伸直受限。触诊时可以发现患腿前侧压痛明显,可有
瘀斑。而髌腱炎一般在跳跃或膝盖弯曲后出现疼痛,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髌骨脱位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膝前区的疼痛、功能障碍。
不同点:髌骨脱位可有明显肿胀及膝关节畸形,手法回推或伸直膝盖时可以复位。通过关节镜检查和X线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目的:缓解局部疼痛,防止进一步发展。
治疗原则:通常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一般治疗
髌腱炎的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抬高患肢。
休息、限制活动
停止活动,增加休息时间。避免高强度训练或者使膝关节负重较大。
支具保护
通过支具保护膝关节,日常活动中也应该注意膝关节防护,如佩戴护膝。
冰敷
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的冰块冰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持续2~3天,有利于镇痛。
功能锻炼
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髌腱的功能锻炼。如偏心运动训练:站在大约25度的斜面上,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慢慢屈腿,直至弯曲至70度,然后由健侧肢体或上肢发力让身体直立,如此反复进行锻炼。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局部疼痛。
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小的药物。
康复训练
目的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平衡能力和力量水平,能帮助膝关节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康复训练
静蹲
两脚平行自然分开,脚尖朝前,背部贴紧墙面,臀部收紧,膝关节屈曲下蹲90°~110°,以不引起疼痛为准。蹲的时候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每日做6~8次。
俯卧抗阻勾脚练习
身体仰卧于垫上, 两手交叉放在额头前方, 两脚并拢, 将弹力带套在单侧踝关节上方后, 保持弹力带始终紧绷的状态下, 弯曲膝关节, 让脚后跟靠近臀部, 再慢慢地还原到起始位置。做的时候注意臀部不要用力, 始终保持骨盆稳定, 每组15~20次, 做4~6组。
单腿屈膝练习
站姿, 双手叉腰, 患腿单腿自然站立, 另一侧腿离地保持平衡后, 让患腿缓慢自然地做屈膝屈髋动作。练习过程中患腿膝关节不超出脚尖, 悬空腿的脚尖靠近地面但不着地。每组8~10次, 做4~6组。
抗阻侧滑步
将弹力环套在双膝关节上,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微屈膝, 小步侧向移动, 臀部收紧, 上身挺直, 20步为一组, 做6~8组。
单腿硬拉
身体保持直立, 患腿支撑地面, 微微屈膝, 另一侧腿向后抬起, 同时屈髋使身体前俯, 与抬起一侧腿尽可能与地面平行, 再缓慢放下还原。6次为一组, 做3~5组。根据康复的程度, 可选择手持不同重量的壶铃, 以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康复的效果。
手术治疗
在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症状和功能受限仍没有改善,或者伴发
髌腱断裂,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目的:修复髌腱的损伤,切除病变的肌腱组织。
方法:髌腱切开,坏死部分切除,髌骨下极钻孔/切除、胫骨结节移位/切除合并股四头肌腱重建髌腱,关节镜下髌腱部分切除等。
治愈情况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等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髌腱持续超负荷磨损,最终可能引起髌腱撕裂。
治疗后可能遗留轻中度疼痛,复发率较高。
危害性
严重的髌腱炎,症状可能会长期存在,难以彻底治愈,可能影响职业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于普通人群影响较小。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一般无需特殊调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即可。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
胡椒、虾、螃蟹、带鱼及大蒜等。
戒烟戒酒。
日常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疼痛缓解期,可进行针对膝关节的专门性练习,如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运动后要对膝关节进行拉伸放松。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逐步功能恢复。
病情监测
如果治疗后再次出现膝前区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需怀疑症状加重或复发的可能,建议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遵从医嘱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
复查项目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病情各有不同,常见影像学检查,包括局部X线片、CT、核磁共振等。
复查时间:建议治疗后1个月复查一次,没有特殊情况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延长复查时间,若再次出现局部疼痛症状且难以忍受,建议及时就医复诊。
预防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结束后充分放松,缓慢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加大强度。
超重者应合理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压力。
运动姿势正确,保证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穿戴舒适且软硬适中的鞋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