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暴力或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膝关节半月板后角损伤
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功能受限、关节弹响、关节交锁等
多由膝关节扭伤、退行性病变或半月板发育异常导致
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重度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定义
半月板后角损伤是指由于暴力或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导致半月板后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破坏,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弹响、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半月板是一种月牙状纤维软骨,充填在膝关节的股骨与胫骨关节间隙内,每个膝关节有两个半月板,即内侧半月板与外侧半月板。
每一侧的半月板由前至后分为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
分类
按照损伤的部位分类
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按照损伤的形态分类
纵行撕裂:纵行撕裂的走向平行于半月板边缘,穿过半月板全层的纵行撕裂会产生可移动的内侧撕裂瓣片,如果内侧撕裂瓣片移位进入髁间窝,常称为“桶柄状撕裂”。
水平撕裂
斜行撕裂
横行撕裂
变异型撕裂:包括瓣状撕裂、复合撕裂和退变半月板的撕裂。
发病情况
半月板后角损伤是膝关节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儿童少见,多见于运动量较大的青年人。
30~40岁为高发期,50岁以后半月板后角损伤更多是退变导致。
致病原因
膝关节扭伤
往往有膝关节突然暴力旋转的外伤史,或跳起落地时扭伤,伤后立即出现疼痛,且渐肿胀。
退行性病变
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如老年人的退变,半月板后角同时出现退变导致变性,出现半月板后角的损伤。
长期进行蹲立位工作
如矿井下煤矿工人长期蹲位铲煤和抛煤动作,或者举重运动员,反复蹲立举重物,膝关节出现慢性劳损,也容易发生半月板后角损伤。
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半月板后角损伤的高发人群:
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膝关节稳定性欠佳。
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或副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
运动员或对抗性运动爱好者。
从事反复蹲立位工作,如煤矿矿井工作。
年龄大于50岁。
发病机制
膝关节屈伸或扭转的研磨力量是产生半月板后角损伤的主要原因。
当膝关节半屈曲时,股骨髁与半月板的接触面缩小,膝关节猛烈旋转或长期反复挤压所产生的研磨力量会使半月板后角发生损伤或变性。
主要症状
膝关节疼痛
急性
膝关节扭伤导致半月板后角损伤,可在受伤后出现膝关节剧痛。按压膝关节间隙也可出现疼痛。
退行性病变导致半月板后角损伤,往往在剧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疼痛。疼痛可于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尤其上下楼梯等活动时,疼痛明显。
关节肿胀
急性期疼痛伴有膝关节的积血、积液,出现
膝关节肿胀。
慢性期关节可能出现活动后肿胀。
膝关节功能受限
急性损伤后可由于疼痛、肿胀,出现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受限。
部分可在活动时突然听到“咔嗒”一声,关节便不能伸直,忍痛挥动几下小腿,再听到“咔嗒”声,关节又可伸直,此种现象称为关节交锁。
就医科室
骨科
运动时出现急性
膝关节扭伤,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屈伸受限等,建议及时骨科就医。
如果医院骨科分科较细,也可以选择关节外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急性膝关节扭伤,就医前应停止膝关节活动,可利用木棍等固定膝关节,防止二次损伤。
就医前尽量避免服用止痛药物,防止掩盖症状,不利于明确诊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膝关节是否疼痛,疼痛多长时间了?
哪些动作会导致疼痛加重,比如上下楼梯?什么情况下疼痛会减轻?
膝关节有没有肿,什么时候肿的?
膝关节能不能正常活动?
有没有出现活动膝关节时“卡住”的情况,继续活动有没有响声?
膝关节是否受过外伤?请描述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病史清单
以前膝关节受过伤吗?怎么受的伤?具体动作是什么?
是否经常进行对抗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总是半蹲或反复蹲起?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膝关节超声、X线、CT、核磁共振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等。
诊断依据
病史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经常进行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运动员、健身人群等。
长时间蹲位或半蹲位工作的人群,如煤矿井下工人。
高龄。
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功能受限、关节弹响、活动时突然卡顿等。
过屈试验:将膝关节极度屈曲,破裂的半月板后角被卡住产生疼痛。
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McMurray试验)
仰卧,患膝完全屈曲,检査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作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后,使膝关节外旋、外翻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出现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撕裂。
同理,检查内侧半月板撕裂时需使膝关节内旋、内翻,逐渐伸直时出现后外侧或者后内侧出现疼痛,有时可出现典型的“弹响”。若在关节完全屈曲位下出现响声,表示半月板后角损伤。
蹲走试验
主要用来检查半月板后角有无损伤。
方法:蹲下走鸭步,并不时变换方向,或左或右。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会出现响声及膝部疼痛不适。
本试验仅适用于青少年患者。
辅助检查
X线摄片
意义:若X线摄片结果显示有骨皮质连续性中段,可能有骨折。若有异常占位,可能是骨肿瘤或关节游离体。
注意事项:一般进行膝关节正位、侧位摄片,孕妇检查应遵医嘱。
膝关节MRI检查
目的:为无创伤性检查,可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情况,一般可明确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
意义:MRI可清楚显示膝关节内部结构,能够显示绝大部分半月板后角的损伤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无辐射,但检查时应摘除手表、钥匙链、首饰等金属物品,佩戴人工起搏器或使用某些人工关节的人群不可进行该检查。
膝关节镜检查
目的:用于其他辅助检查均无法肯定或排除本病;持续的关节交锁伴积液、疼痛等情况。
意义:可精确显示半月板情况,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是半月板后角损伤的金标准。
注意事项:为有创检查,不应以此来完全代替其他检查。
分级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根据MRI,可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分为0~Ⅲ级,具体如下:
0级:半月板后角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完整,内部呈均匀低信号区。
Ⅰ级:可见半月板后角内点状损伤,一般是由于半月板的变性引起。
Ⅱ级:可见半月板后角内条状信号,但是没有达到关节面,常由于半月板的退变而导致。
Ⅲ级:可见半月板后角内条状信号,达到了关节面。Ⅲ级损伤的信号就是半月板后角的撕裂。
鉴别诊断
部分半月板后角损伤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半月板前角或体部损伤
相似点:均会出现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弹响、关节交锁等。
不同点:半月板损伤的具体位置不同,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不同。如内侧半月板前角损伤可于内侧膝关节间隙前侧出现压痛,而外侧半月板后角则可在外侧膝关节间隙后侧出现压痛,MRI可进行鉴别。
膝关节韧带损伤
相同点:两者均可有运动损伤史,伤后出现膝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同点:损伤部位、体征、影像学检查不同,如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可出现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屈曲膝关节90度,前拉小腿,患侧可较健侧出现明显的松弛),半月板后角损伤一般不会出现该体征,两者可通过MRI检查进行鉴别。
退行性膝关节病变
相同点:均可有膝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同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关节软骨的损伤、骨质增生等因素造成的,半月板后角损伤常见于热爱运动的青年。两者可通过MRI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根治疾病,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
治疗原则
轻度半月板损伤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对症处理辅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
重度半月板后角损伤,或症状反复,且难以缓解者,考虑手术治疗,修复或(部分)切除损伤的半月板。
一般治疗
冷敷、抬高患肢
急性损伤伴有肿胀者,72小时内应及时进行冰敷,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平躺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防止进一步渗血,并促进静脉回流。
外固定治疗
半月板后角急性损伤后应停止活动,患肢制动,可用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4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敏感性减低,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长期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
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软骨保护剂
通过提供半月板纤维软骨修复所需的原材料,促进半月板修复,延缓病情进展。
关节腔注射治疗
通过将药物注射进入关节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达到润滑关节及止痛的作用。
注射所用的药物包括注射用
玻璃酸钠、糖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
注意事项:3个月内不要反复注射。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重的半月板后角损伤,如Ⅲ级半月板后角损伤,以及经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反复发作的半月板后角损伤。
目前一般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半月板修补术。
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半月板后角撕裂,出现持续疼痛和肿胀。
禁忌证:手术部位存在感染;严重膝关节炎需要关节置换。
方法:可将撕裂半月板后角切除,并用刨削器将半月板修整光滑,以防进一步撕裂。
半月板修补术
适应证:小于40岁,有半月板后角外周1/3撕裂(位于半月板关节囊结合处3~4mm范围内)的患者。
禁忌证:白-白区域半月板撕裂;慢性退行性撕裂;老年、活动少的患者。
注意事项:术前两周需控制疼痛和关节肿胀,术后2~6周,需要使用铰链式膝关节支具,逐渐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理疗
急性期过后,可通过微波、超短波、红外等理疗措施缓解肿胀,也可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运动治疗
急性期过后或手术过后,应针对股四头肌进行训练,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缓解半月板压力,减轻疼痛,预防进一步损伤。
术后0~2周,控制肿胀和症状。术后第5天开始,在床上练习直腿抬高,每天3组,每组20次,每次5秒。
术后2~6周,早期进行肌力训练,使用铰链式膝关节支具固定在伸直位,逐渐练习负重,可辅以拐杖。
术后6~12周,停止使用支具,逐渐过度到完全负重。可进行站立位屈伸膝关节、提踵、足跟向后滑动、靠墙静蹲等练习,恢复肌力。
术后12~24周,恢复全部肌力,进行速度、敏捷性等专项练习,锻炼心肺功能。可进行单腿靠墙静蹲、固定式功率自行车等锻炼。
治愈情况
部分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可无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
Ⅰ级和Ⅱ级半月板后角损伤,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不影响生活质量。
Ⅲ级半月板后角损伤,一般需要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或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可通过康复锻炼,逐渐恢复关节活动,预后尚可。
如果治疗不及时、损伤严重,可能导致症状逐渐加重,可能会遗留关节活动障碍,甚至肌肉萎缩,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因素
良好的肌肉力量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损伤较严重,如伴随其他病变(半月板囊肿、韧带损伤、骨挫伤、软骨缺损、肌肉萎缩),可能加重关节疼痛,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危害性
半月板后角损伤可能进一步加快膝关节退变,或者进一步加重半月板其他部位损伤,影响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长期疼痛,可导致患肢活动减少或发力减少,可出现大腿肌肉废用性萎缩。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防止体重过大,增大膝关节半月板压力。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日常管理
急性期需要支具固定,建议卧床休息,需要家人或护工照顾日常生活。
急性期过后应逐渐恢复运动,可以尽早开始活动足趾、脚踝等部位。
运动前做好热身,必要时佩戴护膝,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家属应加强陪护,注意清理地面杂物和水渍,避免摔倒。
半月板后角损伤慢性期,应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如爬山、打篮球等,可佩戴运动护膝,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半月板的进一步损伤。
病情监测
若出现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明确损伤程度,及时治疗。
若采取手术治疗,应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防止切口感染;系统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监测膝关节伸直与弯曲的角度变化。
随诊复查
复诊的重要性:评估半月板后角损伤的恢复情况。
随诊时间:保守治疗,建议症状变化时随诊,并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若采取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2、3、6、12月进行复查。
复查的检查项目:医生查体,必要时进行膝关节MRI检查。
预防
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准备活动,运动时可佩戴运动护膝,防止运动损伤。
日常应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如深蹲、靠墙静蹲等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损伤概率。
从事井下工作或矿工等,需要长时间蹲位,建议佩戴护膝,定期调整姿势。平时应避免长时间蹲位或过度屈伸膝关节,定期活动膝关节,避免关节负担过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