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下颌下腺炎是由下颌下腺导管系统阻塞引起的下颌下腺炎性病变
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进食时下颌部位肿胀,可伴有疼痛,口内偶有咸味分泌物
多由导管狭窄、结石、异物、外伤瘢痕、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早期积极消除阻塞因素,无法去除阻塞或腺体功能丧失者,手术切除腺体
定义
阻塞性
下颌下腺炎是由导管狭窄、结石、异物、
瘢痕、
肿瘤压迫等各种因素阻塞导管引起的下颌下腺炎症。
下颌下腺为人体的唾液腺(涎腺)之一,位于下颌骨的下方。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在舌下肉阜,腺体所分泌的唾液从此排入口腔。导管发生阻塞时,即可发生下颌下腺炎症。
发病情况
阻塞性下颌下腺炎多由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引起。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伴有结石的下颌下腺炎多见于20~40岁青中年人群。
致病原因
唾液腺结石
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较黏稠,钙含量较高,钙盐易沉积。
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形,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唾液于此淤滞,易形成结石。
发生在下颌下腺导管的结石是阻塞性
下颌下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阻塞导管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炎症。
少数唾液腺结石患者伴有泌尿系统或胆道结石,可能与全身代谢有关。
导管狭窄
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导管畸形,可导致导管口及导管前段狭窄,阻碍唾液排出并导致炎症。
其他因素
邻近组织的
瘢痕或
肿瘤可压迫导管导致唾液排出受阻,引发下颌下腺炎。
其他异物(如鱼刺、骨片等)进入下颌下腺导管后,也可能阻塞导管引起炎症。
主要症状
下颌部位肿块
反复出现的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可用手摸到一侧或两侧下颌部位的肿块,可能伴有疼痛。
停止进食后约半小时,肿胀可逐渐消退,疼痛也随之消失。
口中咸味
患者口腔内常自觉有咸味分泌物。
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红肿
在舌下肉阜处(舌系带两侧部位)的导管口周围出现黏膜红肿。
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炎性分泌物溢出。
其他症状
伴有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患者,进食时可出现针刺样剧烈疼痛,称为“涎绞痛”;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
若结石较大且靠近导管口,触摸口底黏膜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当发展为慢性下颌下腺炎症时,触摸腺体可呈硬结性肿块。
某些阻塞严重的病例,腺体肿胀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不能完全消退。
急性炎症时可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
表现为下颌下区(下颌骨周围部位)出现红肿和压痛。早期摸上去发硬,后期摸着有波动感。严重时口底也会有肿胀和疼痛。可能引起开口受限及吞咽疼痛,有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
就医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进食时出现下颌下部位有肿胀及疼痛。
口腔内常自觉有咸味分泌物。
下颌和口底区肿胀、疼痛明显,并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等不适。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以通过手机拍照记录进食时的腺体肿胀情况,并记录肿胀持续时间。
不要用手按压或按揉肿块。
就医前应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第一次出现颌下区肿胀是什么时候,当时是在进食吗?
是否每次进食时都伴有颌下区肿胀,停止进食后可以自行消退吗?
肿胀是否伴随疼痛,是什么性质的疼痛?
口腔内是否时常感觉有咸味的分泌物?
病史清单
是否有颌下区软组织外伤史或手术史?
是否有唾液腺结石患病史?
是否有其他唾液腺炎或唾液腺肿瘤患病史?
是否有泌尿系统或胆道结石患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片、超声、CT、唾液腺造影。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颌下腺导管结石患病史。
颌下区软组织有外伤史或手术史并形成瘢痕组织。
泌尿系结石或胆结石病史。
临床表现
反复出现的颌下区进食时肿胀,伴有疼痛,停止进食后自行消退。
口内常自觉有咸味。
颌下区胀痛,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
进食时颌下区出现针刺样剧烈疼痛;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
口腔检查
颌下区双手口内外合诊可触及肿大的颌下腺,有压痛,观察导管口黏膜红肿,从后向前挤压腺体,导管口可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口底双合诊可触及硬块、有压痛,为伴有导管内结石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临床上最常用的包括下颌横断咬合片、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和下颌下腺侧位片。
常用于
下颌下腺结石的检查;对钙化程度低的结石,即阴性结石诊断率低。
唾液腺造影
是阻塞性唾液腺炎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导管系统的扩张不整。
X线造影及数字减影不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对造影剂过敏者禁用,可能将结石推向导管后部或腺体内,增加治疗难度。
MR造影无需注射造影剂,对X线阳性及阴性结石均适用。
超声检查
急性炎症期可见腺体增大,内部回声不均,脓肿形成时表现为液性暗区。
慢性炎症时腺体可增大,晚期可缩小呈结节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粗糙。
对下颌下腺结石的诊断率较高。
CT检查
可见腺体增大,密度增高,强化明显。
对下颌下腺阳性结石的诊断率较高。
其他检查
病理学检查
对下颌下腺进行穿刺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该检查主要用于与下颌下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涎腺内镜
涎腺内镜通过下颌下腺导管开口进入,可以明确诊断唾液腺结石并确定其位置,并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如取石、内镜辅助下切开等。
鉴别诊断
下颌下淋巴结炎
相似点:均有下颌部位反复肿大病史,常伴有压痛。
不同点:下颌下淋巴结炎肿大与进食无关,下颌下腺分泌正常;阻塞性
下颌下腺炎在进食时出现下颌下肿胀、疼痛,进食后可缓解,患者常感觉口中有咸味分泌物。
下颌下腺肿瘤
不同点:下颌下腺肿瘤通常呈进行性肿大,无进食肿胀或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阻塞性下颌下腺炎的肿块和疼痛与进食有关。
下颌下间隙感染
相似点:均可出现颌下区肿胀、疼痛。
不同点:
下颌下间隙感染患者常有牙痛史并可查及病灶牙,皮肤表面潮红并可伴有凹陷性水肿,颌下区肿胀与进食无关;阻塞性下颌下腺炎的颌下肿胀、疼痛与进食关系密切,一般无牙疼史,在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可见红肿。
治疗目的: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治愈疾病。
治疗原则:尽最大可能保留下颌下腺。如阻塞因素无法去除、腺体功能已丧失或不可逆时,应手术切除下颌下腺。
一般治疗
临床上对于很小的唾液腺结石导致的
下颌下腺炎,可采用保守治疗。
进食酸性水果等食物,或者含蘸有柠檬酸的棉签、维生素C片等,促进唾液分泌,使结石排出。
也可采取按摩促排法(从后下向前上推挤下颌下腺)帮助小结石排出。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对于急性下颌下腺炎,临床还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取石术
适用于无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史,腺体尚未纤维化,仍可行使腺体功能的患者。
口内可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唾液腺结石,一般采用切开取石术。
下颌下腺导管、腺门及部分腺内导管内的,体积不太大以及多发性的结石,可采用唾液腺内镜取石术。
导管后段及腺门部的大结石,可采用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切开取石术。
碎石术
对唾液腺内镜下无法取出的大结石,进行碎石后使其自然排出。
腺体切除术
唾液腺结石等阻塞因素无法通过手术或其他方式去除,以及下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的患者,应手术切除腺体。
术后并发症
术中若损伤舌神经或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导致术后舌体麻木、口角歪斜等功能障碍。
术后可能出现创面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应紧急处理。
术后可能发生创面感染。
治愈情况
阻塞性
下颌下腺炎早期若能去除阻塞因素,一般可保留腺体且恢复正常功能。
若腺体功能丧失或不可逆,切除患侧下颌下腺后可治愈,通常预后良好。
危害
阻塞性下颌下腺炎表现为进食时颌下区肿胀、疼痛等,影响进食及言语功能,易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炎症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炎症反复发作最终可能使腺体纤维化,需手术切除腺体,手术切口瘢痕影响外观。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平时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唾液腺结石的形成。
取石术后应多食用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保持导管系统通畅。
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及硬质食物,减少食物对伤口的刺激,促进愈合。
若术后有神经损伤,可服用维生素B1、B12等,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管理
保持口腔卫生,按时刷牙,饭后漱口。
戒烟限酒,日常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增强体质。
术后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病情监测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是否有流脓等感染症状。
术后是否再次出现颌下区肿胀。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复诊。
随诊复查
定期复诊,遵医嘱或术后1个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
若无特殊不适,建议每年复诊一次。
预防
预防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科学刷牙,饭后漱口。
平时适量食用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唾液腺结石的形成。
发现颌下区反复肿胀应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