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

更多功能

楔状缺损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呈楔形的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缺损
表现为牙齿遇冷热及机械刺激等酸胀、疼痛,重者致牙髓根尖周病、牙齿横折等
与横向刷牙、酸蚀、牙齿硬组织受力疲劳等有关
可进行脱敏治疗、充填治疗、根管治疗等
定义
楔状缺损是一种不是由于龋病引起的牙颈部慢性损伤,是指主要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1]
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故称为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与外部的磨损和酸蚀有关外,还包括咬合应力原因引起牙颈部边缘的釉质破裂和丧失,因此楔状缺损又称为“内部碎裂”[2]
分类
牙颈部的楔状缺损采用磨损指数(TWI)分为5度。
0度:牙釉质无明显变化,牙颈部外形无改变。
1度:牙釉质的特点丧失,牙颈部外形丧失极少量。
2度:牙釉质丧失,牙本质暴露较少(不足面的1/3),牙颈部缺损深度在1毫米以内。
3度:牙釉质丧失,牙本质暴露较多(超过面的1/3)牙颈部缺损深达1~2毫米。
4度:牙釉质完全丧失,可能有牙髓暴露,牙颈部缺损大于2毫米。
发病情况
缺损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的年龄每增加5岁,楔状缺损患病危险增加0.26~0.65倍[4]
楔状缺损往往发生在同一患者的多颗牙上。一般上颌牙重于下颌牙,口角附近的牙多于其他区域的牙[5]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