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唾液腺体或导管内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疾病
结石较大阻塞导管时可出现进食时唾液腺肿大、疼痛等症状
通过酸性食物促进自我排石,或采取切开取石、碎石、手术切除腺体等治疗
体积较小的结石有一定概率自行排出后自愈
定义
唾液腺结石指是在唾液腺的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常因唾液排出受阻而继发感染,从而造成唾液腺的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
唾液腺又称涎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以及口腔黏膜下层的许多小唾液腺。唾液腺通过开口于口腔的导管,将唾液分泌至口腔,主要起到润湿、软化食物的作用,不可帮助消化食物和抑制致病菌活动。
唾液腺结石主要发生在大唾液腺,约85%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舌下腺很少见。
发病情况
唾液腺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40岁人群。
病程一般为数日至数月,偶见数年至数十年。
致病原因
唾液腺结石是以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逐渐发生钙盐沉积而形成的。唾液腺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既有局部因素,也与个体全身因素有关 。
局部因素
如异物、炎症粘连、栓子等原因造成的唾液滞留、唾液内电解质平衡失调、唾液pH改变等,均可能成为导致唾液腺结石的局部因素。
下颌下腺是最易发生唾液腺结石的部位,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较黏稠,钙含量较高,钙盐易沉积;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形,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唾液于此淤滞易形成结石。
全身因素
部分唾液腺结石病患者可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可能与身体内部的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有关。
主要症状
唾液腺结石体积较小时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大时可出现一系列阻塞症状及体征:
进食时腺体肿胀、疼痛:肿胀可发生于颌下区域或者耳垂附近(腮腺区)。有时呈剧烈针刺样疼痛,称为“涎绞痛”,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
进食后肿胀疼痛消失:停止进食约半小时后,腺体淤滞的唾液逐渐排出,疼痛随之消失。
阻塞症状严重的患者,腺体肿胀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无法消退。
继发腺体或导管炎症者,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口底肿块、压痛:位于导管内的结石,口底可能触及硬块,伴有压痛。
其他症状
偶尔有颌下腺导管阻塞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下颌下区或舌下区的急性炎症。
结石阻塞导致的慢性下颌下腺炎可表现为进食时的反复肿胀,疼痛症状不明显。
并发症
唾液腺结石可引发腺体继发感染,出现唾液腺反复肿胀、疼痛,腺体也逐渐变硬。
若结石发生在下颌下腺,结石导致的炎症可扩散至邻近组织,导致
下颌下间隙感染,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就医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进食时出现唾液腺肿胀及疼痛,口腔内常自觉有咸味分泌物。
颌下、口底区或腮腺区肿胀、疼痛明显,并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以通过手机拍照记录进食时的腺体肿胀情况,并记录肿胀持续时间和发作规律。
就医前一天应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存在进食后腮腺区或颌下区等部位肿胀?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肿胀症状?
肿胀一般持续多久?停止进食后是否能自行消退?
是否伴有胀痛或针刺样疼痛?
是否伴有舌头、面部或颈部疼痛?
口内是否偶尔有咸味分泌物?
触摸口底时是否能触及硬块?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类似病症?
是否有泌尿系统或胆道结石患病史?
是否治疗过,治疗方法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片、超声、CT、唾液腺造影。
唾液腺内镜。
诊断依据
病史
全身可伴有其他部位如泌尿系统、胆道系统结石。
部分患者可有唾液腺炎症病史。
临床表现
进食时腺体区域(主要是腮腺区、颌下区)肿胀疼痛,可有剧烈针刺样疼痛。
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
停止进食约半小时后通常肿胀可消退、疼痛消失,或者持续至数小时或数天,甚至无法消退。
口内有咸味脓性分泌物。
口底触及硬块,伴有压痛。
发热、畏寒等。
口腔检查
唾液腺结石若伴有慢性唾液腺炎症,触诊可触及肿大的唾液腺,有压痛,观察导管口黏膜红肿,从后向前挤压腺体,导管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若为颌下腺导管内结石,口底双合诊可触及硬块,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下颌下腺导管前段结石,可用下颌横断片或者CT检查。
下颌下腺导管后段或腺体内结石,可用下颌下腺侧位片或者CT检查。
腮腺导管前段结石,可用口内含片检查。
腮腺导管后部结石,可用鼓颊后前位片检查。
X线检查对钙化程度低的结石,即阴性结石诊断率低,需要进行造影检查。
唾液腺造影
阴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不能显示的,可选择唾液腺造影术检查。
造影时应使用水溶性造影剂,避免使用油性造影剂将结石推向导管远端。
X线造影和数字减影是侵入性诊断方法,不适用于唾液腺结石伴有急性炎症的患者,同时需要注射造影剂,但对造影剂过敏者禁用。
阴性结石在造影片上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可见导管扩张。
MR造影无需注射造影剂,对X线阳性及阴性结石均适用。
超声
对颌下腺结石的诊断率较高。
CT或CBCT
对结石的诊断率均高于X线片。
唾液腺内镜
可直接观察到导管内是否有结石,还可发现纤维样物质、黏液栓、
息肉等放射学检查不易发现的导管阻塞因素。
鉴别诊断
下颌下淋巴结炎
相似点:均有颌下区反复肿大病史,常伴有压痛。
不同点:下颌下淋巴结炎肿大与进食无关,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分泌正常,且下颌下淋巴结位置表浅容易触及,影像学检查无颌下腺或舌下腺结石。
下颌下腺肿瘤
不同点:下颌下腺肿瘤通常呈进行性肿大,无进食肿胀或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影像学检查无颌下腺结石。
舌下腺肿瘤
相似点:少数
舌下腺肿瘤可压迫下颌下腺导管出现不全阻塞症状,与颌下腺导管结石症状类似。
不同点:舌下腺肿瘤导致下颌下腺导管阻塞症状者,影像学检查腺体或导管内无结石。
口底静脉畸形伴静脉石
相似点:发生于口底区的
静脉畸形,有时可伴有静脉石,影像学检查有可能与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相混淆。
不同点:静脉石患者的口腔专科检查往往发现口底区静脉畸形,伴有口底黏膜下独立或散在的质软紫蓝色肿物,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与唾液腺结石表现不一致。
治疗目的: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尽可能保留腺体。
治疗原则:小的唾液腺结石使用催唾剂促进排出;无法自行排出的结石使用手术方法取石,必要时考虑手术切除腺体。
保守治疗
对于小的唾液腺结石,可用保守治疗。通常使用下述方法促进唾液分泌,使结石自行排出:
口含蘸有柠檬酸的棉签或维生素C片。
进食酸性水果或其他食物。
手术治疗
取石术
切开取石术:口内可扪及、靠近导管口的结石,可采用切开导管取石。
唾液腺内镜取石术:适用于唾液腺导管、腺门及部分腺内导管的,体积不太大以及多发性结石。
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切开取石术:适用于导管后段及腺门部的大结石。
术后可采用催唾剂,促进唾液分泌及导管系统的通畅,避免导管的再次阻塞。
对于体积较大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宜行导管再通术,使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排出,有利于术后下颌下腺功能的恢复。
碎石术
利用体外冲击波击碎导管内的结石,使其能自行或经刺激后随唾液排出。
也可使用唾液腺内镜下导管内激光碎石术、电动碎石术、气压碎石术。
适用于唾液腺内镜下无法取出的大结石,但尚待积累更多经验。
腺体切除术
唾液腺结石无法通过手术或其他方式去除,以及伴有下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
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腺体功能的
下颌下腺结石患者,应手术切除下颌下腺。
对于无法取石的腮腺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结石患者,可考虑切除部分腺体组织。
对于明确为涎石症的唇腺,可直接局麻下切除唇腺。
手术并发症
术中若损伤舌神经、舌下神经,可导致术后舌体麻木、舌肌瘫痪面瘫等功能障碍。
术后可能出现创面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应紧急处理。
术后可能发生创面感染。
若切除部分腮腺组织,术后可能出现
涎瘘(唾液自未愈合的切口漏出)、味觉出汗综合征。
治愈情况
疾病早期若能通过手术或其他方式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一般可保留腺体。
若下颌下腺功能丧失或不可逆,切除患侧下颌下腺后可治愈,通常预后良好。
危害性
唾液腺结石通常表现为进食时颌下区肿胀、疼痛等,影响进食,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易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唾液腺结石可导致腺体炎症,炎症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结石导致的腺体炎症反复发作最终可能使腺体纤维化,需手术切除腺体,手术切口瘢痕影响外观。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平时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唾液腺结石的形成。
取石术后应多食用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保持导管系统通畅。
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及硬质食物,减少食物对伤口的刺激,促进愈合。
若术后有神经损伤,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B12等,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管理
保持口腔卫生,按时刷牙,饭后漱口。
戒除烟酒及槟榔。
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增强体质。
术后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病情监测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是否有清亮液体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或者再次出现腮腺区或颌下区等腺体部位肿胀。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复诊。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通常需要使用绷带对手术区域加压包扎1~3周,应遵医嘱拆除,切勿自行拆除,以免过早拆除引起
涎瘘,影响伤口愈合。
随诊复查
定期复诊,遵医嘱或于术后7天、1个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
若无特殊不适,建议每年复诊一次,检查结石是否再发。
预防
预防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科学刷牙,饭后漱口。
平时适量食用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唾液腺结石的形成。
发现腮腺区、颌下区等腺体部位反复肿胀时应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