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是舌下腺分泌液外渗或潴留,形成的囊性肿物,是一种良性病变
大多是创伤导致腺体破损,舌下腺分泌的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而形成囊肿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舌下腺
手术可以根治;保守治疗容易复发
舌下腺囊肿是什么?
定义
舌下腺囊肿属于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一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舌下腺分泌液外渗或潴留而形成的囊性肿物,为一种良性疾病。
分型
根据病因及病理分型
外渗性舌下腺囊肿。
潴留性舌下腺囊肿。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潜突型舌下腺囊肿)。
哑铃型舌下腺囊肿。
发病情况
舌下腺囊肿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舌下腺囊肿不做手术可以吗?
如果囊肿体积较小,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囊肿的生长也比较慢,可以暂时不做手术。但手术是治愈舌下腺囊肿的关键,大多数的舌下腺囊肿是需要手术切除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发性舌下腺囊肿的患者年龄较小,也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舌下腺囊肿有可能引起吞咽、说话、呼吸困难,通常建议患者手术根治。
舌下腺囊肿会癌变吗?
舌下腺囊肿一般不会癌变。
舌下腺囊肿属于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一种,是各种原因导致舌下腺分泌液外渗或潴留而形成的囊性肿物,为一种良性疾病。
在及时按受正规的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长期、反复局部感染时,也只是出现肿、痛症状,对患者呼吸、吞咽和语言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没有发生癌变的潜在危险。
舌下腺囊肿有什么办法自愈?
舌下腺囊肿不会自愈,只有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舌下腺才能治愈。
舌下腺囊肿最主要的病因是舌下腺导管因损伤、异物等因素堵塞,使其分泌的唾液不能外排到口腔中,唾液在局部潴留进而形成囊肿。由于囊壁持续存在,舌下腺囊肿破裂后可消失,但是它不能自愈,一段时间后又会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做手术来根治。
致病原因
外渗性舌下腺囊肿多是创伤引起的。
潴留性舌下腺囊肿可由微小唾液腺结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或青少年。
有先天性的口腔结构缺陷。
口腔相关部位曾发生过病变。
口腔相关部位曾接受过手术治疗。
发病机制
外渗性舌下腺囊肿是由于创伤等因素,腺体破损,舌下腺分泌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占80%以上。
潴留性舌下腺囊肿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液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
主要症状
舌下腺囊肿主要表现为舌下区或下颌下区的浅蓝紫色透明状无痛性肿物。
不同分型的囊肿症状有差异。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
发生率
占大多数。
部位
发生于舌下区黏膜下,常位于口底系带一侧,也可越过系带到对侧。
形态、质地
呈浅紫蓝色,透明状,内含液体,触之柔软,有波动感,形似蛤蟆的咽囊,故又称“蛤蟆肿”。
大小
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
功能障碍
较大的囊肿会影响咀嚼和语言。
破裂
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
反复
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又会恢复如前。
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
部位
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
质地
肿物内含液体,触之柔软,与皮肤无粘连,按压不可缩小。
哑铃型舌下腺囊肿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如果发现舌下区域或下颌下区域出现无痛性肿物,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舌下单侧浅蓝紫透明肿物?
舌下肿物有破裂及液体流出过吗?流出液体的颜色和质地是什么样的?
会影响咀嚼或说话吗?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先天性口腔结构缺陷?
既往接受过口腔手术吗?
既往是否有口腔和颈部外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头颈部CT
诊断依据
病史
儿童及青少年。
有反复破裂、流出蛋清样黏液的病史。
部分人有其他口腔疾病史或口腔手术史。
临床表现
舌下区或下颌下区出现无痛性肿物。
舌下区肿物常位于口底系带一侧,呈浅紫蓝色透明状,囊壁薄,质地柔软,有波动感。
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黏稠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囊肿穿刺检查
囊肿穿刺检查可抽取囊肿内部液体,进而进行理化分析。
囊肿穿刺可抽出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液体黏稠,可拉丝。
穿刺检查后注意保持穿刺口的清洁和干燥。
超声检查
为首选的软组织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囊肿性质。
超声检查前需要清除脖颈处的异物,如项链等。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CT、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影像学可见单侧舌下和(或)颌下间隙囊性占位,有时还可见“尾征”,壁薄,边界清。
检查前需要摘下脖颈处的金属异物,如项链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多数囊肿是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所形成的、无上皮衬里的黏液外渗性囊肿;少数可能是有上皮衬里的潴留性囊肿。
检查后注意保持伤口处清洁。
鉴别诊断
舌下腺囊肿需要与其他出现在口底、舌下区、下颌下区的肿物鉴别。主要通过肿物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等方面进行鉴别。
口底表皮样囊肿
相似点: 口底内出现透明肿物,柔软有波动感。
不同点:口底皮样囊肿位于口底正中,表面颜色与口底黏膜相似而非浅紫蓝色;表面黏膜及囊壁厚,扪之较韧,有面团感,无波动感,可有压迫性凹陷;穿刺有黄白色皮脂样物。
下颌下区囊性水瘤
相似点:口底内出现肿物且有波动感。
不同点:下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检查可见囊腔内容物稀薄,无黏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可见
淋巴细胞。
口底或下颌下区血管瘤
相似点:口底内出现肿物。
不同点:无反复肿胀史,不会自行消失;穿刺可见血液。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根治舌下腺囊肿,预防复发。
治疗方法
穿刺抽吸-腔内药物注射
适用人群
适合囊肿体积较小或年龄过小者。
常用药物
2%碘酊。
10%高渗盐水。
5%鱼肝油酸钠。
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
优缺点
优势: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
缺点:治疗后复发率高,部分人群需要多次治疗。最终依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囊肿及舌下腺切除术
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此方案,是可以根治的方法。
袋形缝合术
适用人群: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
优缺点:优点是创伤小;缺点是容易复发。
后续治疗:可以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治愈情况
未经治疗:部分婴幼儿阶段原发舌下腺囊肿可以尝试观察自愈;其他患者难以自愈。
治疗后:囊肿及舌下腺切除术后可治愈,预后较好,不易复发;其他治疗方法有复发的可能。
危害性
囊肿反复发作,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囊肿发展较大时,可影响咀嚼和语言功能,严重时甚至引起吞咽及呼吸困难。
囊肿破裂时,有感染的风险。
生活管理
口腔及手术伤口管理
不要反复刺激或咬破囊肿。
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有手术伤口的病人,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姜、蒜、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环境及生活习惯管理
保持房间空气流通,环境清洁。
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忌烟酒。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随诊的时间
术后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换药。
术后 1~2 天抽去引流条或者引流管。
术后 7 天拆线,复查伤口恢复情况。
预防
避免舌下腺区域的外伤。
适当多喝水,避免唾液过于黏稠,堵塞舌下腺导管。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生活习惯。
如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等唾液腺炎症或其他口腔炎症,要及早治疗,以免堵塞舌下腺导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