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迅速的以牙周结缔组织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特征的牙周炎
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
伴放线聚集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首要的治疗是彻底消除感染
定义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类进展迅速的牙周炎,以牙周结缔组织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为主要临床特征,好发于青年人群,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
本病的临床表现、进展速度、患者对治疗反应,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而且具有发病年龄早、多颗牙发生特征性骨吸收、进展迅速和无系统性疾病等临床特点。
分型
按患牙的分布,侵袭性牙周炎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病变局限于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至少两颗恒牙有邻面附着丧失,即与周围牙齿相邻面牙龈与牙齿间出现牙周袋,其中一颗是第一磨牙,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齿数量不超过两颗。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指存在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
发病情况
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和不准确、调查对象的条件不同,各项调查的结果差异很大,资料可比性差。
局限型患者发病可始于青春期前后,广泛型通常发生于35岁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但也有学者报告性别无差异。
致病原因
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感染,以及患者免疫反应的特点,可能是引起本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伴放线聚集杆菌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聚集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牙。
伴放线聚集杆菌能产生可杀伤白细胞的外毒素及其他毒性产物,造成牙周组织的损伤。
伴放线聚集杆菌引发患者的免疫反应而致病。
患者情况
本病可能存在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患者自身的易感因素可降低对致病菌的防御力和组织修复力,也可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破坏。
高危因素
白细胞功能缺陷。
牙骨质和牙根发育异常。
主要症状
局限型
好发于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多为左右对称。
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患者的菌斑、
牙石量很少,牙龈表面的炎症轻微,但却已有深牙周袋和牙槽骨破坏。
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切牙可向唇侧移位,呈扇形散开排列,出现牙间隙,多见于上颌切牙。
广泛型
有严重而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
牙龈有明显的炎症,呈鲜红色,并可伴有牙龈边缘区肉芽性增殖。
牙龈易出血,可有溢脓。
多数患者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
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牙周炎目前已被认为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牙周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可诱导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从而加速病变的发展。
牙周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可引发
菌血症,会刺激炎症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间接影响。
糖尿病
牙周炎通过细菌及细菌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远隔效应。
炎症也是糖尿病的促进因素之一,在
胰岛素耐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口腔细菌增加,伴有牙龈的炎症和出血,可导致菌血症,从而促进口腔微生物通过血液向远处传播。
孕妇患本病时,这些致病菌及其产物可能刺激胎儿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导致患病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
牙菌斑中可有肺炎致病菌存在,成为呼吸道感染的储库。
随着牙周炎的进展,牙周致病菌可能深入支气管甚至肺部,引起各种类型的肺炎及呼吸道感染。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出现明显的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口腔专科医院设有牙周科或黏膜牙周科,出现上述症状可到该科室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牙齿松动出现多久了?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是否出现牙龈起脓包、流脓的情况?
咀嚼时是否感觉牙齿无力?
喝冷热水牙齿是否感觉不适?
病史清单
家属中有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吗?
是否有家族性遗传病?
是否接受过牙科治疗?
是否有食物嵌塞的情况?是否有咬硬物磕伤牙齿的情况?
就诊前是否有自行吃药?吃的何种药?是否有缓解?
平时的口腔卫生习惯怎么样?会每天按时刷牙吗?
有吸烟的嗜好吗?吸烟多久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血液病等系统性疾病?
是否在妊娠期?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血糖或
糖化血红蛋白、感染全套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尖片、全口曲面体层片、CBCT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青春期,或年龄35岁以下。
病程进展快。
有家族聚集性。
临床表现
牙龈发红、肿胀,牙周袋形成。
牙龈出血。
牙周溢脓。
牙齿松动、移位。
口腔检查
检查
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炎症情况,有无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的深度、牙周附着水平等。本病多表现为菌斑、
牙石量很少,牙龈表面的炎症轻微,但却已有深牙周袋和牙槽骨破坏。
检查是否有严重的咬合创伤,有无食物嵌塞、邻面龋、牙髓及
根尖周病、不良修复体等局部促进因素。以鉴别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典型表现为牙槽骨吸收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第一恒磨牙的邻面有垂直型骨吸收,若患牙前、后两侧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则形成“弧形吸收”,在切牙区由于牙槽间隔窄,一般表现为水平型骨吸收。
鉴别诊断
典型的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虽然罕见,但相对容易诊断,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则临床表现多变,有时难以和重度广泛型慢性牙周炎鉴别。
重度慢性牙周炎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严重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
不同点:重度慢性牙周炎一般可以发现一些局部和全身因素,如咬合创伤、食物嵌塞、邻面龋等。
治疗目的:消除感染,治愈牙周炎,恢复牙周组织健康。
治疗目的:首要治疗彻底去除牙周的感染,早期实施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对移动的患牙在炎症消除后进行正畸复位,后期进行维护性治疗,预防复发。
基础治疗
首要的治疗是彻底消除感染。
通过洗牙、龈下刮治和根面清创是各型牙周炎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做再次龈下刮治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在基础治疗结束后4~12周复查时,根据检查所见和需要,可能需要做翻瓣手术清除入侵组织的微生物,并根据牙槽骨破坏的情况决定是否行牙周组织再生性手术。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在需要辅助用药时,可在牙周基础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立即口服
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此时龈下菌斑的数量最少且生物膜也已被破坏,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
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来减轻或治疗牙周炎。目前尚无明确疗效的西药,中药中可在辨证施治的情况下,考虑使用
补肾固齿丸。
正畸治疗
患牙移位、倾斜的患者,可在牙周炎症控制后,评估是否能通过正畸方法将患牙复位,以排齐牙列。
定期维护
定期的监测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是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具体后续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治愈情况
侵袭性牙周炎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大多数患者在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治疗后较易复发,疗效能否长期保持,取决于患者能否按医生指导进行自我控制菌斑,以及维护治疗的措施。
危害性
侵袭性
牙周病发病年龄低,病程进展快,患者常在20岁左右即已需拔牙或患牙自行脱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患者心理压力。
若牙周炎症不加控制,菌斑中的细菌和细菌产物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孕妇患病还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牙周治疗后避免进食温度过高、过低的食物。
生活管理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日常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
戒烟。
适度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
随诊复查
根据每位患者菌斑和炎症的控制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复查间隔期。
开始时可能需要每1~3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若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具体复查时间应遵医嘱。
复查时若发现有复发或加重的牙位,应重新全面评价局部和全身的危险因素与促进因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预防
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及时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牙线使用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