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已过萌出期,但完全埋在黏膜或骨内无法正常萌出
通常有牙齿未在正常时间萌出,造成牙列拥挤、牙齿缺失等表现
由萌出空间不足、乳牙滞留、牙胚受损或内分泌失调等局部或全身因素所致
主要为手术治疗,必要时需结合正畸牵引等方式治疗
定义
在牙齿萌出过程中,因骨、牙或纤维组织的阻挡等多种原因,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的牙齿称为
阻生牙。严重时,牙齿可能埋伏于黏膜或骨内,称为埋伏牙,又称埋伏阻生牙。表现为到了牙齿萌出的年龄,牙齿却无法长出。
埋伏阻生牙可以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包括全身因素或口腔局部因素,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疾病。
发病情况
埋伏牙在不同人种、性别以及不同的牙,发生率不尽相同。
临床上,每颗牙齿都可能发生埋伏阻生,发病率为5.6%~18.8%,其中,以智齿及上颌尖牙较为常见。
致病原因
埋伏牙的主要病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
颌骨发育退化,无法提供充足的空间供所有牙齿全部萌出。
乳牙早失后,邻牙移位或牙弓狭窄,导致牙齿萌出间隙不足,为最常见的原因。
乳牙因牙根吸收障碍而发生滞留。
牙外伤导致恒牙的牙胚胚受损、恒牙胚畸形或萌出方向异常。
多生牙、囊肿、
牙瘤或其他颌骨肿瘤等,阻碍恒牙萌出。
拔牙或创伤后牙龈瘢痕形成。
乳磨牙的根骨粘连。
全身因素
长期放化疗。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主要症状
埋伏牙的临床表现多为牙齿萌出期已过,牙齿尚未正常萌出。
表浅的埋伏牙可见牙龈相应位置的黏膜隆起。
上颌前牙区的埋伏牙,通常是因为萌出延迟,行X 线片检查发现。
其他症状
可伴有牙齿的位置不正或畸形、缺失、松动。
部分患者口内可见长期滞留的乳牙或多生牙。
并发症
智齿冠周炎:智齿发生部分埋伏阻生,可在智齿和牙龈间形成盲袋,易继发感染导致冠周炎,出现牙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引起发热、
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向同侧颌面部放射。
邻牙龋坏:
阻生牙对相邻的牙齿产生压迫,继而发生邻牙龋坏。
埋伏牙还可造成邻牙的移位及牙周损害。
就医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发现口内部分牙齿已过萌出期,但仍尚未萌出。
口内有乳牙长期滞留,或出现多生牙。
口腔正畸科
当发现口内有牙齿已过萌出期但仍未萌出,伴有
牙列拥挤等表现时,建议同时就诊于口腔正畸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天应保持口腔及面部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牙齿迟迟未萌出?是否伴有长期滞留的乳牙?
是否伴有牙齿移位、牙列拥挤、牙弓狭窄?
是否有多生牙、牙齿缺失、牙松动?
是否有牙龈局部隆起,或反复发生冠周炎?
病史清单
是否有乳牙根尖周炎病史?既往是否有乳牙过早脱落?
颌骨是否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是否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片、CBCT/CT。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口内有牙齿萌出期已过但尚未萌出,或对侧同名恒牙已萌出。
部分患者伴有多生牙及乳牙长期滞留。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最常用的方法是拍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
可用于评估埋伏牙的位置、方向、与邻牙/颌骨的关系、牙根数目及形态、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的距离等。
CBCT/螺旋CT
目前螺旋CT为埋伏牙最为精确诊断的方式,但辐射剂量较CBCT更高。
可避免X线平片因影像重叠和投照角度偏差而造成的假象,并精确地显示埋伏牙本身的状况,明确显示埋伏牙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数目、唇腭向位置、与邻牙关系、在颌骨中的位置以及埋伏牙的牵引方向,同时了解邻牙有无移位或吸收。
鉴别诊断
阻生牙
相似点:埋伏牙属于
阻生牙的一种,两者均可表现为牙齿完全不能萌出。
不同点:阻生牙包含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多数阻生牙在口内可见部分牙冠,而埋伏牙为完全未萌出的牙,表浅的埋伏牙可见局部黏膜隆起,口内不可见牙体组织。
恒牙胚缺失
相似点:均表现牙齿不萌出。
不同点:恒牙胚缺失是发育原因导致,埋伏阻生则是各种原因导致牙齿不能萌出,但牙胚完整。可通过X线检查予以鉴别。
治疗目的:去除牙齿萌出阻力,通过牵引促进牙齿生长,拔除无法萌出患牙进行后续修复,恢复正常的牙齿功能。
治疗原则:通过正畸医生与外科医生共同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有效提高埋伏牙的治疗效率,减少由于过度手术而造成临床牙冠过长、附着龈丧失等问题。
根据埋伏
阻生牙的具体情况,临床上常采用暂不处理、切龈导萌、手术去除病理因素、手术暴露联合正畸引导、自体牙移植或拔除埋伏牙的方法进行治疗。
暂不处理
对于仅有牙龈覆盖,经医生检查确认牙齿萌出间隙足够的埋伏阻生牙,可以暂时不予处理,观察牙齿的萌出情况。若半年后仍未萌出,则考虑是否进行切龈和埋伏牙牵引。
对于牙根完全形成的阻生上颌尖牙,如果位置过深、倒置或呈水平位,影像学确定不会对周围组织或邻近牙齿产生损伤,不影响其他牙齿的正畸治疗,可以暂时不予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如果确定影响了其他牙齿,可以考虑手术拔除。
手术治疗
切龈导萌
如果不存在其他错𬌗畸形的表现,仅存在个别牙阻生,且位置表浅,可以在牙龈上观察到软组织膨出,可单纯通过外科手术,使牙齿顶端暴露,以自行萌出。
手术去除病理性因素
囊肿或者
肿瘤的病例,应先行手术去除相关病变,术后待病损部位有新骨形成时,再评估进行正畸治疗的时间。
存在多生牙、滞留乳牙等问题的病例,应早期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及多生牙,解除埋伏牙萌出通道的障碍,从而使其自行萌出。
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
手术去除局部软硬组织的障碍后,牙齿仍不能顺利萌出,则需要配合正畸牵引并排齐牙齿。
主要包括开放式导萌法和闭合式导萌法。
自体牙移植
自体牙移植术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另一个位置,包括将阻生、埋伏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
对于一些位置不佳的阻生牙齿,无法通过正畸方法导萌时,可通过手术移植到正常位置,但并不是所有的牙齿都可以进行自体牙移植术,供牙应具备理想的牙冠以及牙根形态,无过深的牙周袋。
拔除埋伏牙
对于引起邻近牙齿产生症状和病变的埋伏牙,如下颌埋伏智齿压迫引起邻牙牙根吸收以及邻牙牙周组织破坏,或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原因不明的
神经痛或病灶牙者,均应拔除。
治愈情况
埋伏牙经外科及正畸牵引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部分埋伏牙无法通过手术助萌、正畸牵引等萌出者,需要拔除。
危害性
上颌切牙埋伏阻生会对邻牙、同牙列和对颌牙列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前牙的美观性,未能萌出的埋伏切牙可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青少年长期缺失前牙会影响面部美观,引起发音等问题,并导致自信心受创,从而引起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障碍等问题。
埋伏牙可能导致
牙列拥挤、牙齿间隙、邻牙牙根受压吸收等,同时对口腔功能与美观产生影响。
埋伏牙导致的对颌牙伸长和其他恒牙萌出错位,还可引起咬合紊乱,并可间接导致咬合创伤、颞下颌关节紊乱或下颌偏斜。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过热过硬的食物,减少对创面的刺激。
若行自体牙移植术,术后应避免用患侧咀嚼食物。
若术后有神经损伤,可服用维生素B1、B12等,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管理
拔牙术后24小时内不可刷牙或漱口,注意保护拔牙窝内的血凝块,不可用舌头频繁舔或吮吸拔牙窝、吐口水,保持口腔卫生。
对于创伤较大的手术,术后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拔牙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病情监测
若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埋伏牙,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恢复情况。
出现出血不止、伤口疼痛剧烈、伤口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随诊复查
若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应遵医嘱定期复诊,检查埋伏牙萌出情况,必要时对牵引装置进行调整。
拔牙术后一般7天左右复诊,拆除缝线。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科学刷牙,饭后漱口,发现乳牙龋坏、乳牙过早脱落应及时就医。
避免饮食过于精细化,发育期适当锻炼咀嚼肌,促进颌骨发育。
运动时注意保护颌骨,受到外伤后应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口内有牙齿萌出期已过但尚未萌出,或对侧同名恒牙已萌出时,应及时就诊,尽早处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