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间隙感染

更多功能

眶下间隙感染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上颌骨前、眼眶下区域的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表现为眶下区域皮肤和皮下组织肿胀、疼痛,睁不开眼。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
感染多源于上颌前牙、前磨牙的根尖周炎症,上颌骨骨髓炎或周围组织炎症
通常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
定义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面的面部表情肌之间。眶下间隙感染即发生在眶下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如感染局限,则称为眶下脓肿。
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周感染,少数来自鼻侧及上唇底部的化脓感染。
颌面部皮下组织、肌肉与颌骨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如果发生感染很容易溶解液化,形成脓肿,脓液及炎性产物充满间隙中,便形成了间隙感染。
由于相邻的间隙互相通连,感染很容易在相邻间隙之间扩散。
眶下间隙感染属于颌面部间隙感染,又称为眶下蜂窝织炎
分类
眶下间隙感染可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牙源性:由病灶牙引发的感染。
腺源性:由颌面部淋巴结炎引起的感染。
损伤性:外伤(异物)导致的感染。
血源性: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造成的感染。
发病情况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情况如下。
成年人中,男性较女性更易患颌面部间隙感染, 男女发病比例为1.58∶1。可能与男性有更多的吸烟等不良嗜好, 导致口腔卫生较差有关。
老年及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颌面部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类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