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口腔内部的尖锐湿疣,是一种主要经性传播的疾病
表现为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基底有蒂
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
治疗以尽早去除疣体为目的,尽可能减少或预防复发
定义
口腔尖锐湿疣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引起间接感染。
口腔尖锐湿疣多由口交引起,病变可发生在唇、舌、牙龈、上腭及口腔颊侧壁等黏膜处。
发病情况
HPV感染很常见,全球人群的感染率为11.7%。大部分为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
尖锐湿疣的全球估计年发病率为(160~289)/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03~168)/10万,女性为(76~191)/10万。
尖锐湿疣有非常高的复发率,男性人群复发病例的发生率为(47~163)/10万,女性人群为(23~110)/10万。
口腔尖锐湿疣通过唾液传染吗
口腔尖锐湿疣是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的,但其概率比较小。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人类普遍易感。口腔感染尖锐湿疣的主要途径是与尖锐湿疣患者的口腔性行为。
一般来说,与尖锐湿疣患者一起进食等单纯通过唾液而被传染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其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当被感染者存在口腔溃疡等口腔粘膜的破溃,且恰巧接触到尖锐湿疣患者的唾液,此时是有一定的感染几率的。
建议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尽早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致病原因
病原体
HPV是一类属于乳头瘤病毒科的DNA病毒。目前已鉴定出200多种HPV亚型,其中40多种亚型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并感染肛门生殖器区。
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90%~95%的尖锐湿疣病例是由低危型HPV 6型和11型引起的。
传染源
人类是HPV的唯一天然宿主,也就是说,HPV只存在于人体。因此,感染者是HPV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部分患者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染,如日常生活用品(内裤、毛巾、浴盆等)引起间接感染。
口腔尖锐湿疣多由口交感染引起。
易感人群
口腔尖锐湿疣好发于有多个性伴侣,特别是有口交行为者。
高危因素
年龄
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年龄和性行为习惯。
性活跃的年轻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感染高峰年龄在20岁左右。
我国女性存在第二个HPV感染高峰,在40~45岁左右。
行为因素
主要包括性行为年龄过早、多性伴、多孕多产、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营养不良等。
微生物感染
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合并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沙眼衣原体和
淋病奈瑟菌等会促进HPV感染。
免疫抑制
除HIV感染外,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淋巴瘤、妊娠、糖尿病等人群更容易发生尖锐湿疣,且病变生长迅速,更易复发,治疗困难。
主要症状
口腔尖锐湿疣好发于舌背、唇、牙龈、颊(口腔侧壁)、腭(口腔顶部)。表现如下:
丘疹:初发损害为小而柔软的粉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成疣状物。
小结节:单个或多个肉色或苍白色结节,部分结节有蒂,部分无蒂。
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病变逐渐增大或融合而形成。
破溃、糜烂、出血:因皮损脆性增加、摩擦,发生破损所致,也可为继发感染的表现。
异常感觉: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灼痛感。
其他症状
除口腔黏膜外,在男性的龟头、包皮或女性外阴部,或者在肛门周围出现疣状皮损,巨大皮损可为菜花状。可发生破溃、出血。
女性可能存在阴道分泌物增加和异味。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口腔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小的结节、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时,建议及时就诊。
性病科
外生殖器及肛周同时出现结节、菜花状病损者,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肿物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增大、变小?
是否有疼痛、痒感等不适,有无出血?
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出现类似的肿物?
病史清单
多久发生一次性行为,是否有多个性伴侣,是否有口交?
性伴侣是否有类似疾病?
之前是否检查出感染过HPV,家人是否感染过HPV?
是否患过其他传染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沙眼衣原体等?
是否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是否在妊娠期?
是否有吸烟的习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病理学检查:病损组织活检结果。
实验室检查:HPV检测结果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有丝分裂药:0.5%
鬼臼毒素酊、0.15%鬼臼毒素软膏。
免疫活性增强剂:5%咪喹莫特乳膏。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出现小结节或菜花样赘生物,可伴出血、溃烂。
病损有痒、异物或压迫感、烧灼痛。
口腔检查
观察舌、唇、牙龈、颊、腭处病损的大小、数量、性质、颜色,有蒂或无蒂,有无出血、溃烂或继发感染。
醋酸白试验:3%~5%的醋酸溶液湿敷或涂布于待检皮损处及周围皮肤黏膜,在3~5分钟内,如见到均匀一致的变白区域为阳性反应。但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HPV感染。
实验室检查
核酸扩增试验:利用扩增HPV特异性基因来检测病损中的HPV。
组织病理学检查
尖锐湿疣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表皮呈弥漫性角化不全,乳头瘤样或
疣状增生,在表皮浅层可见呈灶状、片状及散在分布的空泡化细胞,即凹空细胞。
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迷脂症
相似点:颊部病损都可表现为微隆起的颗粒。
不同点:迷脂症数目多时可形成黄色斑块,不会表现为结节状,常左右对称,好发于咬合线附近的颊黏膜及唇红、口角区。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成熟的皮脂腺小体,可与尖锐湿疣鉴别。
乳头状增生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乳头状赘生物。
不同点:乳头状增生者口腔内常有不良修复体和口腔卫生不良,最常发生于腭部和义齿边缘的龈颊沟内。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鉴别。
乳头状瘤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外突带蒂的肿块,外观如同乳头状或菜花状。
不同点:
乳头状瘤组织学检查为可见棘细胞增生呈乳头状,表层过度角化。
鳞状细胞癌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的菜花状增生物。
不同点:
鳞状细胞癌基底硬结,边缘不齐,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固定、坚硬、粘连。组织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目的:尽早去除疣体,减少或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以外科及物理疗法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并预防复发。对患者性伴侣同时进行检查,并同时治疗以防止反复感染。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0.5%
鬼臼毒素酊/0.15%鬼臼毒素软膏:抗有丝分裂的药,具有细胞毒性,可以导致疣体坏死。对柔软、非角质化的较小疣体效果较好。孕妇忌用,育龄期妇女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孕。
5%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免疫活性增强剂,对柔软、非角质化的疣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孕妇忌用。
80%~90%的三氯醋酸(TCA)溶液:腐蚀剂,适用于小的皮损或
丘疹样皮损。
皮损内
干扰素注射治疗: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刺激的作用。孕妇慎用。
目前没有有效的针对HPV的抗病毒药,不能靠系统应用抗病毒药根除HPV感染。
物理治疗
包括液氮冷冻治疗、电外科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和温热治疗。
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当皮损数量较少,为有蒂或大体积疣时,可以在
局部麻醉下使用剪切术、切除术。
治愈情况
尖锐湿疣的临床判断治愈标准为治疗后疣体消失。目前认为,治疗6~9个月后无复发者,则复发机会减少。
尖锐湿疣的预后一般良好,虽然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但通过适宜的处理,最终可达临床治愈。
危害性
尖锐湿疣为主要通过性传播的疾病,可能导致性伴侣间传播,或治愈后再次被患病性伴侣传染。
尖锐湿疣有时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高危型HPV感染与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日常管理
治疗中、治疗后注意仔细观察有无复发。
患者应告知性伴侣。
当伴侣一方患有
尖锐湿疣,避免性行为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
建议性伴侣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随诊复查
尖锐湿疣治疗后复发多发生在最初的3个月。建议患者在治疗后的最初3个月,至少每2周复查1次,如有特殊情况(如发现有新发皮损或创面出血等)应随时就诊,以便及时得到恰当的临床处理。
3个月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期,直至末次治疗后6~9个月。
在完全治愈前,应避免性生活。
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洁身自爱,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限制性伴侣数量可以降低感染HPV的风险。
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接种HPV疫苗预防感染。
女性患者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但不需要比普通人群频繁。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
患者的内裤、浴巾应单独使用,应注意消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