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不再继续进展,损害保持原状
龋坏处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可有冷热酸甜刺激痛
通过药物治疗、渗透树脂和充填修复进行治疗
经过积极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定义
静止龋是指龋齿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由于病变部位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改变,龋齿不再继续进行,损害保持原状。
如发生在牙齿相邻面的龋齿,因为相邻的牙齿被拔掉,原来隐藏在牙缝内的龋坏部位变得更容易清洁,有可能不再继续发展。
静止龋是一种慢性龋。
分类
按照龋齿的分类方法,静止龋也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类情况。
浅龋:龋病局限于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
中龋:龋洞形成,龋坏到达浅层牙本质。
深龋:龋洞较深,达到深层牙本质,接近牙神经。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关于静止龋发生率的大规模调查数据。
龋齿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根据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71.9%,12岁儿童恒牙患龋为38.5%。
致病原因
静止龋作为一种特殊的龋损害,导致龋齿的基本病因即为静止龋的病因。
细菌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牙菌斑生物膜是细菌致龋的重要微生态环境,游离在口腔的细菌容易被清除,无法引起龋齿。
口腔中的主要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某些乳杆菌和放线菌。
食物
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尤其是蔗糖在龋齿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进食过多的含糖食物和饮料,易导致龋齿发生。
敏感性
个体对龋齿的易感程度,包括全身状况、牙的形态、牙齿排列、唾液成分和流速流量等。
时间
龋齿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诱发因素
相邻牙被拔除,邻面龋的表面容易清洁,牙面菌斑易被清除,病变进程自行停止。
牙齿咬合面龋齿,可能被部分磨平,菌斑不易堆积,病变停止,成为静止龋。
主要症状
根据病变侵入深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浅龋
一般在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
浅龋位于牙釉质内,一般不出现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无明显反应。
中龋
当龋齿进展到牙本质时,形成明显的龋洞。
患牙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深龋
龋齿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可以看到牙齿有很深的龋洞。
深龋洞洞口开放,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
患牙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
并发症
静止龋的特点是不再继续发展,因而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但当口腔局部或全身环境改变时,静止龋可能继续发展,导致
牙髓炎和
根尖周炎。
牙髓炎/根尖周炎
龋洞加深波及牙髓组织,产生牙髓病变,表现为牙齿出现自发痛、夜间痛、冷热刺激痛。疼痛较剧烈,可能为跳痛,并向头、面部位放射。
继续发展则可能出现根尖周炎,可出现明显的咬合痛。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发现牙齿表面白垩色或褐色斑,发现牙齿表面的龋坏、有龋洞形成、出现牙齿遇冷热酸甜疼痛时,建议及时就医。
口腔专科医院可就诊于牙体牙髓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现牙齿褐色斑、龋洞多长时间了?
是否出现牙痛?
出现牙齿疼痛多长时间了?
何种刺激会导致牙齿疼痛?
牙痛持续多久?是
钝痛、锐痛还是胀痛?有没有自发痛、夜间痛?
有没有牙龈肿胀、溢脓?
病史清单
平时口腔卫生习惯如何?每天刷牙几次?是否使用牙线?
是否喜食甜食、饮料?
是否接受过牙科治疗?是何种治疗?
是否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根尖片、全口曲面体层片、CBCT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牙齿褐色斑、牙齿疼痛症状近期无明显改变。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无自觉症状,或在遇到刺激后出现牙痛,刺激去除后牙痛消失。
体征
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或褐色斑,或有龋洞。
探针检查时发现病损处质地较硬而非湿软。
叩诊无疼痛。
口腔检查
了解口腔一般情况,患牙龋坏情况,是否累及牙髓等。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对于视诊和探诊不能确定的龋损,如邻面龋、潜行性龋、洞底继发龋,应拍摄X线片,同时判断是否穿髓及是否有根尖周炎症。
鉴别诊断
急性龋
相似点:均有龋洞、牙齿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龋进展快,病变组织质地较软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
治疗目的:治愈疾病,预防病情进展。
治疗原则:未形成龋洞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终止或消除病变、促进再矿化;形成龋洞时以充填修复治疗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若静止龋比较表浅,质地较硬,没有明显的龋洞,仅有窝沟或牙齿表面脱矿,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龋损,终止或消除病变。
常用药:2%氟化钠溶液、1.23%酸性氟磷酸钠溶液、10%氨硝酸银溶液、38%氟化氨银溶液、75%氟化钠甘油糊剂、8%氟化亚锡溶液、酸性磷酸
氯化钠(APF)溶液、含氟凝胶(如1.5%APF凝胶),及氟保护漆等含氟涂料等。
渗透树脂
一种阻止早期龋发展的新技术,为龋齿光滑面和邻面的非洞病损提供微创治疗。
目前常用的渗透树脂治疗,其材料主要包括酸蚀剂(15%盐酸)、干燥剂(
乙醇)和渗透树脂三部分。
修复治疗
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牙体组织、感染牙本质,消除感染源,终止龋齿过程,避免产生继发龋。
常用方法:充填治疗、嵌体、冠修复,可恢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
治愈情况
静止龋虽然病情不再进展,但已经出现了牙体硬组织的破坏,病损一旦出现就不会自行修复,需要积极治疗。
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同时在日常维护好口腔卫生,多数静止龋患者预后良好。
危害性
若龋洞较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对咀嚼功能造成影响。
在局部或全身环境改变时,静止龋可能会继续发展,波及牙髓组织则会导致
牙髓炎、
根尖周炎,出现自发痛、夜间痛、放射痛,牙齿咬合时疼痛等。
日常管理
减少进食甜食、糕点或饮料。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每日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牙缝刷等清洁牙缝。
可选择含氟牙膏刷牙。
随诊复查
治疗期间遵医嘱复诊。充填修复(补牙)一般可一次完成治疗,不需复诊。进行嵌体修复或冠修复时,可能需要多次复诊完成全疗程。
日常应注意患牙情况,出现咬合不适、疼痛、充填物脱落等异常,及时就诊。
儿童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成人则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对于龋易感者,建议缩短定期复查的时间。
预防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及其他的防龋方法,如窝沟封闭、防龋涂料等。
定期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