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

更多功能

颌骨囊肿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颌骨囊肿是一种发生在颌骨内的囊性病变
初期无自觉症状,后期可出现颌骨膨胀、牙齿移位等
牙齿发育/萌出过程异常、颌骨内炎症及胚胎发育上皮残留、损伤后出血等所致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如伴有感染需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
定义
颌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上下颌骨内,逐渐增大的囊性病变,囊肿内含囊液。
分类
根据其组织来源,可分为牙源性颌骨囊肿、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及假性颌骨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发育性和炎症性两大类,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根端囊肿:又称根尖周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和液化,组织液渗出形成囊肿。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后,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形成的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曾被称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囊肿内含黄、白色角蛋白样(皮脂样)物质。
牙源性钙化囊肿:曾被称为牙源性钙化囊性瘤,是一型单纯囊肿,其内衬上皮含类似成釉细胞瘤的上皮成分和影细胞,后者可发生钙化。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之间,牙常被排挤移位。
鼻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
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意位置,也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鼻唇囊肿: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囊肿在骨质表面,在口腔前庭外侧可触及。
假性颌骨囊肿
单纯性骨囊肿:下颌多见,多单发,患者可有损伤史,包括咬合创伤。囊肿无明显上皮衬里,仅为一层纤维组织,牙数目正常,牙齿无移位。
静止性骨囊肿:是发育过程中,唾液腺和其他软组织的增殖或迷入引起的下颌骨局限性缺损,常位于下牙槽神经下方,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情况下可随时间增大。
动脉瘤性骨囊肿:是一种膨胀性溶骨性病损,下颌骨多见,主要表现为颌骨膨隆,病变发展较快,可引起面部不对称,病损不伴有搏动感,穿刺可抽出深色静脉血。
发病情况
牙源性颌骨囊肿多发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根端囊肿多发于前牙,含牙囊肿多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上颌尖牙区,角化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亦多发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面部不同部位。
单纯性囊肿多发生于10~20岁人群,下颌多见。
静止性囊肿多位于下颌磨牙及下颌角区、下牙槽神经管的下方,文献报道多为40岁以上男性。
动脉瘤性骨囊肿一般发生于30岁以下人群,10~19岁多见,主要发生于长骨(50%),发生于颌骨的病例仅占1.9%,多见于颌骨后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