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是导致颌骨骨折的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包括击打伤、交通伤、坠落伤、火器伤,以及少部分医源性损伤;都是外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颌面部所致。随着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引起的颌骨骨折比例逐年升高,成为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另外,发生在颌面部的
肿瘤性病变,也常导致病理性的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活动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他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
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性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骨折后,髁状突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更明显。
2.咬合错乱
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常因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非常明显的表现,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提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骨折段异常活动
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提示存在上颌骨的骨折。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做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提示存在骨折。
4.异常感觉
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另外,由于上颌和颅底相连,发生在上颌骨的骨折,很有可能波及颅底,出现脑神经症状。
5.张口受限
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在下颌骨骨折中常见。
6.影响呼吸和吞咽
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口腔正常功能而导致呼吸和吞咽功能异常。
7.视觉障碍
上颌骨、
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
眼球移位时,可出现
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1.X线检查
常规X线平片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是颌面部骨折快速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下颌骨体部无周围骨质的干扰,可即刻明确诊断。针对
上颌骨骨折,由于解剖结构复杂、相邻骨块和牙齿的重叠影像干扰,平片对骨折线的走行显示较差。平片对上颌骨矢状骨折和上颌窦后壁的骨折显示不清;对多发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显示也不清楚。单纯使用平片很容易出现漏诊,对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显示可疑骨折者,应行CT进一步检查。
2.CT检查
CT可以准确地得到立体的影像,能在任意方向生成横断面影像,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尤其是颞颌关节等较为复杂的结构,利用锥形束CT(CBCT)的高分辨率,两侧对比研究,能直观地显示很细小的骨折线的走行及骨折片的大小与空间位置。
1.病史
有明确的外伤史,包括受伤原因,致伤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伤后是否有昏迷史,伤后治疗情况,对诊断颌骨骨折都有很重要的价值。
2.骨折的典型临床症状
受累组织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局部触及明显骨折断端,有骨摩擦音,咬合关系紊乱;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鼻通气障碍、麻木、
复视、视力下降、感觉异常等症状。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和CT检查可明确诊断。
1.复位
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常用的复位方法有:
(1)手法复位: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较活动,非粉碎性骨折,可用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并用相应方法固定。
(2)牵引复位:颌骨骨折后,经过较长时间(上颌骨3周以上,下颌骨4周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
(3)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宽。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则应施行手术切开复位。
2.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颌间固定法、颌间结扎固定法、小钢板或微型钢板固定法、颅颌固定法,其他方法还有颌周固定法、加压钢板固定法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