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反𬌗

更多功能

骨性反𬌗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或二者结合的一类错𬌗畸形
表现为下前牙位于上切牙外(唇)侧,侧面看呈凹面型
系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轻度可正畸掩饰性治疗,中重度畸形待成年后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定义
骨性反𬌗是指由于上颌骨发育不全形成上颌后缩,下颌骨发育过度形成下颌前突,或二者共同存在,导致的前牙反𬌗,同时,相对于正常咬合关系,下颌磨牙较上颌磨牙靠前,即医学上称为近中𬌗关系的一类骨性错𬌗畸形。
前牙反𬌗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其中包括颌骨正常的牙性反𬌗,以及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骨性反𬌗。骨性反𬌗在矫正方面与牙性反𬌗不同,前者仅需要正畸治疗,后者则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𬌗“指牙齿咬合,用于规范医学名词如反𬌗、深覆𬌗。由于𬌗字属于生僻字,网络上常写作”颌“。“颌”指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和肌肉组织,如上颌、下颌。
分类
根据致病机制,骨性反𬌗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上颌骨发育不全,导致上颌后缩,而下颌骨发育正常,相对上颌骨呈前突状态。
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骨发育过度,造成(相对上颌骨的)下颌前突。
上颌骨发育不全+下颌骨发育过度,形成下颌前突。
发病情况
前牙反𬌗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委会2000年组织的对全国七个地区25392名儿童和青少年以个别正常𬌗为标准的调查。
乳牙列期,发病率为14.94%。
替牙列期(即换牙期间口腔内既有未替换的乳牙,也有已替换的恒牙),发病率为9.65%。
恒牙列期,发病率为14.98%。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