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验是指通过物理学、免疫学、化学等方法等对粪便进行分析,了解消化系统功能,辅助诊断消化道感染、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并可为
黄疸类型鉴别提供参考。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潜血试验、脂肪测定、粪胆素及
粪胆原测定等。
无特殊检查要求者可按原饮食习惯进食并采集新鲜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目前使用的单克隆抗体潜血试验的方法,不需要禁食肉类、动物血、铁剂、维生素C及某些蔬菜等。进行脂肪定量试验的应定量服食脂肪膳食,每天50~150克,连续6天,并从第3天起采集72小时内粪便,将采集的标本混合称量,并采集60克送检;简易法检测可正常膳食采集24小时标本,混合后乘凉,采集60克标本送检。
粪胆原定量试验需联系采集3天粪便标本,每天混合称重,取20克左右送检。无粪便排出而有检验需求时,可经直肠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若粪便出现脓血时,将脓血的部分采取。
1.一般性状检查
观察粪便性状、颜色、气味等。
2.显微镜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挑取少量粪便标本,置于载玻片上生理盐水中,使其分散后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镜检。寄生虫卵的检查可用浓集法或浮聚法收集寄生虫卵后进行镜检,可提高检出率。浓集法需将标本置于液体(如清水等)中反复弃去上层液体至液清,进行沉渣的镜检;浮聚法则将标本置于饱和盐水内,上层加载玻片,静置后提起载玻片,加盖玻片后镜检。
(2)涂片染色检查:通过涂片固定、初染、脱色、复染的基本步骤进行涂片染色检查。如苏丹Ⅲ染色后镜检可分辨中性脂肪、
游离脂肪酸和结核性脂肪酸;寄生虫、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经过某些染色后镜检可提升检出率。
3.潜血试验
(1)化学法:将粪便涂于洁净载玻片上,加入含色素原的溶液和
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显色,显色者为阳性。常用的色素原有邻联甲
苯胺、
氨基比林及愈创木脂等。
(2)免疫法:采用较多的是单抗免疫胶体金法,临床已有成熟的试带法,可直接将试带浸于粪便悬液中,可观察阴性对照线与抗人
血红蛋白多抗体线判读结果。
(3)其他方法:包括血红蛋白荧光测定、放射性铬法、转铁蛋白法等。血红蛋白荧光测定是利用热草酸为试剂,将血红素分解为原卟啉进行荧光检测;放射性铬法是利用放射性铬标记红细胞后检测粪便中是否有放射性铬出现;转铁蛋白法则是通过测定粪便中转铁蛋白间接证实有
消化道出血。
利用粪胆素同汞作用形成红色化合物可进行定性检测。利用粪胆原在碱性溶液中被
硫酸亚铁还原为粪胆原,同对-二甲氨基
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可进行定量检测。
1.一般性状
健康成年人粪便为成形、质软、圆柱状,由于存在粪胆素而呈黄褐色,有少量黏液,有粪臭;婴幼儿粪便较稀软,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正常成人1次排便量约为100~300克,进食细粮和肉类为主者粪便量较少,进食粗粮和蔬菜为主者粪便量较多。
2.显微镜检查
(1)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吞噬细胞及
肿瘤细胞,无或偶见白细胞,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可有少量肠柱状上皮细胞。
急性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肠道下段炎症(如
结肠炎、菌痢)及出血(
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并伴有夏克-雷登氏结晶;菌痢及直肠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大肠癌病人粪便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
(2)食物残渣:偶见淀粉颗粒、脂肪小滴,可有少量肌肉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植物细胞和植物纤维。
(3)结晶:正常粪便中可见少量无临床意义的结晶。
(4)细菌:粪便中可见大量细菌,正常粪便中球菌与杆菌比例约为1:10,可有人体酵母菌,极少见假丝酵母菌,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3.潜血试验
正常结果为阴性。
4.粪胆素测定
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粪胆素(又称
尿胆素)。粪胆素能与汞结合成红色化合物,红色深浅与粪胆素含量成正比。正常粪便粪胆素呈阳性反应(红色);
溶血性贫血时呈强阳性;胆总管梗阻时呈阴性反应(不显红色)。
通过粪便检验可大体了解消化系统功能,粪便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相关试验异常结果对消化道系统疾病有提示作用。如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增加表明可能存在胃肠道、胰腺炎症或功能紊乱。粪便性状不同改变可提示不同的疾病,部分为特征性改变,如洗肉水样稀汁便可提示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红豆汤样稀汁便提示出血性
小肠炎、米泔样便提示霍乱或
副霍乱等。粪便颜色可由于进食或病理而发生改变,如绿便可见于食用大量绿色蔬菜或婴儿肠炎。粪便气味同进食或疾病有关,如肉食者粪臭味重,恶臭者可见于
慢性肠炎、
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等。
粪便显微镜检查见红细胞多见于下段肠道病变,见
肿瘤细胞提示消化道肿瘤,检出寄生虫或寄生虫卵提示有对应感染等。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有
消化道出血,粪胆素试验阴性提示总胆管阻塞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