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更多功能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个体的睡眠-觉醒节律持续或反复地与周围大部分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不符
在正常的睡眠时间段失眠,在清醒时间段嗜睡
发病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生活节律失常和心理社会压力等有关
通常采用睡眠卫生教育及行为指导调整睡眠生物钟,必要时可行药物治疗
定义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指个体的睡眠-觉醒紊乱,与现实要求或大部分人所遵循的节律不符。可分为延迟睡眠时相型、提前睡眠时相型、倒班工作型等。
可能是内源性生物节律定时系统或管理睡眠和觉醒系统受累的结果。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我国尚无确切的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
国外有报道成年人患病率为0.02%~16%,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高达7%的城市青少年患有延迟睡眠时相型睡眠-觉醒障碍。其他类型的睡眠-觉醒障碍相对少见。
发病人群
延迟睡眠时相型多见于青少年。
提前睡眠时相型更常见于老年人。
非24小时的睡眠-觉醒型多见于盲人。
不规则的睡眠-觉醒型主要发生于严重脑病的住院患者中。
分型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延迟睡眠时相型:延迟的睡眠起始和觉醒时间。
提前睡眠时相型:提前的睡眠起始和觉醒时间。
不规则的睡眠-觉醒型:不规则的睡眠起始和觉醒时间。
非24小时的睡眠-觉醒型:睡眠-觉醒周期与24小时的昼夜环境不同步。
倒班工作型:与倒班工作时间表有关的失眠和(或)过度嗜睡。
未特定型:不属于以上所有的类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