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更多功能

重症肌无力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全身肌肉无力
表现为肌肉无力、易疲劳,活动后会加重,休息后可以减轻
属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药物治疗为主,可配合切除胸腺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
定义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进而出现肌肉无力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分或全身肌肌无力、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分型
新生儿型
母亲患重症肌无力,患儿出生后即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动作减少。
接受治疗后1周至3个月内,症状多有缓解。
儿童型
1岁至15岁间发病,有学者以8岁为分界线将儿童型分为青春期前型和青春期后型。
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四肢无力,罕见咽喉麻痹,少数伴有胸腺瘤
青春期后发病者年龄越大,临床受累越接近早发型(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
成人型
Ⅰ型:眼肌型,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复视
ⅡA型:轻度全身型,可累及眼、面、四肢肌肉,生活多可自理,咽喉肌无明显受累。
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受累明显,除伴有眼外肌麻痹外,还有较明显的咀嚼肌和咽喉部肌无力症状,如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但呼吸肌受累不明显。
Ⅲ型:急性重症型,急性起病,常在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肌无力严重,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Ⅳ型:迟发重症型,病程达2年以上,常由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较高。
Ⅴ型:肌萎缩型,少数患者肌无力伴肌萎缩。
发病情况
尚无全国性发病数据。我国台湾地区2000年的发病率为8.4/10万,2007年发病率为14.0/10万。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
有2个发病年龄高峰:20~40岁和40~60岁。
肢无力就是重症肌无力吗?
肌无力不一定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本病以外,有些疾病也会出现肌无力,常见的有低血钾症、低血糖、颅脑疾病等。
低钾血症:如周期性低钾性麻痹,严重时表现为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低血糖:出现低血糖时会出现全身无力、出汗、心慌等症状。
颅脑疾病:例如颅内感染、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均可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重症肌无力是癌症吗?
重症肌无力不是癌症。 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75%~85%的患者有胸腺异常,其中10%为胸腺瘤,但这种胸腺瘤不是癌症,不会扩散或转移。
重症肌无力常表现为站立、行走能力下降和全身无力等不适,还可能出现睁眼能力下降、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等情况,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
重症肌无力最新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最新的治疗方法为靶向生物制剂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尚未在临床广泛使用。
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靶向补体的依库珠单抗、适应证外用药的靶向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小样本研究报道,使用体外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MG的患者远期疗效好,耐受性良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