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

更多功能

智力障碍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起病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前,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主要症状为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本病,主要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以复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少数需要药物治疗
智力障碍是什么?
定义
智力障碍起病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患者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育迟缓,未能达到相应年龄水平,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障碍协会按患者智力商数(智商,IQ)及适应行为(AB),将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智力障碍:IQ为50~69,适应性行为轻度缺陷。
中度智力障碍:IQ为35~49,适应性行为中度缺陷。
重度智力障碍:IQ为20~34,适应性行为重度缺陷。
极重度智力障碍:IQ低于20,适应性行为极度缺陷。
发病情况
智力障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即全世界每一百人中有1人是智力障碍患者。中重度以上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6%,轻度智力障碍患者约占所有智力障碍患者的85%。
调查显示,我国智力障碍患病率为0.43%~0.96%;西方国家报道的智力障碍患病率为1%~1.2%。
总体上,男性智力障碍的诊断率比女性高20%~30%,但性别差异随着智力障碍加重而减小。
轻度智力障碍有什么表现?
轻度智力障碍指智商(IQ)为50~69的患者。
患者在幼儿期可表现出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如语言发育延迟,理解能力差等。就读小学后出现学习困难,可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患者能进行日常的简单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自理能力上,患者能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料理,在完成复杂的日常生活任务时需要帮助。
智力障碍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轻度智力障碍患者成年以后可达到9~12岁儿童的心理年龄,通过职业训练,成年后能从事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中重度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排泄和个人卫生等每个方面需照料和协助,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不能自理,不会躲避危险,需要家人照料看护。
智力障碍能治好吗?
智力障碍常伴有脑功能与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治愈率很低。
如果在婴幼儿期发现,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并持续干预,使已损伤的脑功能得到代偿,减轻智力障碍的程度。约90%的轻度、中度智力障碍患者,可在康复训练后在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有所恢复,中度以上智力障碍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