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片为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效,主要成分为
胆酸、
珍珠母、猪
去氧胆酸、栀子、
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
金银花。
适应证
清开灵片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
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疾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服用本品。
药物联用
目前清开灵片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清开灵片与牛黄解毒片的区别有哪些?
清开灵片与
牛黄解毒片均为清热解毒药,两者的区别在于处方组成和功效主治上,具体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
处方组成:清开灵片的主要成分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牛黄解毒片的主要成分为人工牛黄、
雄黄、
石膏、
大黄、黄芩、
桔梗、
冰片、
甘草。
功效主治: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禁用情况
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平素脾胃虚寒及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患有
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孕妇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目前没有相关数据说明本品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哺乳期女性:目前没有相关数据说明本品对哺乳期女性的影响,哺乳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服药时必须有成人监管,以免出现吞咽意外。
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配伍禁忌
不宜在服用本品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以免影响药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剂型规格
薄膜衣片:每片重0.5g(含黄芩苷20mg)。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温开水送服。
用量
一次1~2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服用。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关于清开灵片过量使用的权威资料,请遵医嘱服用。如果不慎服用过量,应立即停药,并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与排出,同时密切观察,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还需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清开灵片的用法是什么
清开灵片的用法为口服。
清开灵片由胆酸、珍珠母等组成,有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镇静安神(使用性质重镇的药物来安定神志)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清开灵片的用法为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但具体用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滋补性中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平素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及久病体虚愿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口干、腹泻、腹痛、腹胀、
皮疹、瘙痒、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潮红、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等。
处理方法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异常时,如果症状较轻,可清淡饮食,继续用药;如果症状持续或出现加重,应停药并就医,由医生进行止吐、止泻等对症治疗。
出现皮疹、瘙痒,立即停药,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对症治疗等。
出现头晕、头痛,注意休息,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出现胸闷,立即就医,由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并调整用药。
出现乏力、潮红、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如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服药期间,最好避免吸烟、饮酒。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清开灵片与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能一起吗
不建议同时服用清开灵片与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镇静安神(使用性质重镇的药物来安定神志)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由青果(鲜)、麦冬、玄参、地黄、薄荷脑组成。具有滋阴清热(滋养阴精、清除热邪),利咽解毒的功效。用于咽部灼热,疼痛,咽干不适。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