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更多功能

手足口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青少年和成人也可感染,但较少发病
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部和脚上的皮疹
目前没有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主要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高出或不高出皮肤的皮疹,压之退色)、疱疹(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皮损)。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两型。
普通型
多数属于此类,急性起病,病情轻微。
特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丘疹、溃疡。
一般1周左右痊愈,即使未经治疗也可自愈。
重症型
少数人属于此类,多为3岁以下小儿,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
极少数病情危重,痊愈后容易遗留后遗症。
临床特征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受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发病情况
发病时间
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病,散发和暴发无明显季节规律。
温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病,但夏秋季节明显多发。
我国北方7月前后高发,南方5月及9~10月前后高发。
病程情况
急性发病,病程有自限性。
多数发病后1周左右自愈。
若属于重症病例,或伴有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循环障碍等危重并发症,则病程较长。
传染性
本病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在我国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和控制。
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数周内,传染性仍可存在。
发病率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具体发病率报道不一。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08—2018)数据,发病率最低的年份是2008年,37/10万;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205/10万。
高发人群
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5岁以下儿童高发。
5~10岁儿童较少发病。青少年及成年人可以患病,但比较罕见,且呈隐性感染,即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