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等
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
首选治疗药物为四环素
定义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发病情况
鹦鹉热一般呈散发型,偶有小范围的暴发或流行。
传染源
多见于患病观赏鸟,如鹦鹉、玄凤鹦鹉等。
患病家禽,如鸭子、火鸡等。
传播途径
多经呼吸道吸入病鸟粪便、分泌物或羽毛的气雾或尘埃而感染,也可经破损皮肤、黏膜或眼结膜感染。
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极为罕见,一般不会人传人。
易感人群
主要为观赏鸟类、禽类接触者,具体包括饲养员、繁育员、家禽运输商、宠物店员工、护林员、兽医等。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潜伏期一般为5~14日,起病隐匿。
最常见于中青年男性,表现为突发发热、明显头痛、干咳,也可有
肌痛和关节痛。
可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其他症状
偶可见似伤寒样的斑点疹。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
并发症
心内膜炎
多见于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发热、乏力等症状。
脑炎
多见于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有发热、抽搐、
意识障碍等表现。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在购买或处理观赏鸟、家禽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
肌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呼吸内科
出现发热、寒战、咳嗽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当患者出现
高热、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在购买或处理观赏鸟、家禽后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告知医生。
如有发热,可以记录体温变化情况,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发热多长时间了?体温最高是多少?
是否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病史清单
是否接触过鸟类或禽类,如鹦鹉、火鸡、鸭子等?具体是哪种?
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期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X片、胸部CT平扫等。
用药清单
近期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购买或处理观赏鸟、家禽的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发热、咳嗽、寒战、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体征
部分患者的胸部检查可以出现啰音,偶尔有实变体征,胸膜摩擦音罕见。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留取血液、痰标本、咽拭子直接涂片染色观察包涵体。
也可先采用组织培养或动物接种进行病原体分离,在染色观察原体或者网状体。
血清学检查
利用重组鹦鹉热衣原体抗原或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试验等技术手段,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早期特异性诊断。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核左移”,可出现白细胞轻度增高。
其他
也可采用PCR等技术进行快速和具体地诊断。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最常见表现为单个下肺叶改变。
胸部CT
可表现为结节状肺浸润伴周围有磨玻璃影。
鉴别诊断
本病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有类似症状,需要加以鉴别。
流行性感冒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流行性感冒表现为季节性流行与聚集性暴发、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无鸟类接触史。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多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多有禽鸟接触史。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可通过痰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杆菌,而鹦鹉热患者无法找到。
伤寒
相似点:均可出现发热。
不同点:伤寒可通过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等标本中分离到伤寒杆菌,
肥达反应可阳性。鹦鹉热患者相应的标本中不可找到伤寒杆菌,肥达试验阴性。
其他
本病还应该于
支原体肺炎、
大叶性肺炎等相鉴别,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相应病原学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目的:早期治疗,消除病原体,缓解不适症状,阻断疾病传播。
治疗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饲养员、兽医等易感人群,多采取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对饲养的鸟类与禽类加强管理。
从事禽类加工和运输的人员需要加强防护,对进口的鸟类和禽类加强检疫。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四环素类抗生素
轻中度患者可口服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治疗,重症患者则需静脉滴注多西环素治疗。
一般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后24~48h内出现退热,治疗疗程一般为7~10天,最好是21天,否则治疗不充分,容易导致疾病复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当禁用四环素类药物时,通常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或
阿奇霉素作为二线治疗。对于孕妇和8岁以下儿童更推荐使用阿奇霉素。
其他药物
氯霉素、
利福平也可使用,但两种药物均出现复发情况。喹诺酮药物使用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评估。
治愈情况
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一般服药48~72小时内即可控制症状,多预后良好。
危害性
患病后可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学习及生活。
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
心内膜炎、
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日常管理
从事家禽养殖、运输、屠宰等工作时,需要进行定期体检。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观赏鸟,定期清理其粪便、分泌物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在接触鸟类或其粪便后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预防
患过鹦鹉热后不会获得持久免疫力,将来仍可能患病,目前还没有预防鹦鹉热的疫苗。
预防的重要方面是控制鸟类的感染,需要保持笼子清洁、避免过度拥挤、隔离和治疗受感染的鸟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