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异常的髓系细胞克隆性增殖导致进行性骨髓纤维化
主要表现为乏力、脾大、肝大、高代谢状态、骨及关节疼痛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JAK2、CALR和MPL等基因突变相关
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输血、靶向治疗等,必要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定义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又称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属于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
由于骨髓中异常的髓系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进行性骨髓纤维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和(或)增多,骨髓纤维化和髓外造血,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幼粒细胞、泪滴形红细胞,常导致肝脾大。
分型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分为纤维化前期PMF(pre-PMF)和明显纤维化期PMF(overt-PMF)。
pre-PMF
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早期阶段。
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但没有明显网状纤维增多(≤MF-1)。调整年龄后的骨髓增生程度呈增高,粒系细胞增殖而红系细胞常减少。
overt-PMF
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晚期阶段。
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常伴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MF-2或MF-3)。
发病情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最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8~2.1)/10万。
好发于中老年,多在50~70岁发病,中位诊断年龄为67岁。儿童罕见。
致病原因
目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苯剂、结缔组织增生有关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引起纤维组织增生、遗传因素等相关。
现研究发现与PMF相关的基因突变有JAK2、CALR和MPL等基因。
高危因素
家族PMF或血液恶性肿瘤疾病史人群。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苯剂等人群。
主要症状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因偶然发现脾大或是血象结果异常而就诊。
乏力
严重乏力是PMF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或不伴体重下降、消瘦等。乏力多与贫血相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
随着骨髓纤维化的发展,还可出现出血倾向,如皮下瘀血
瘀斑;增加感染风险,出现发热等。
脾大
PMF因髓外造血导致脾肿大,通常肿大比较显著。可有左上腹牵拉感或沉重感,增大的脾脏可能压迫胃部,导致饱腹感。压迫周围组织时还可表现为左上腹疼痛等。
其他髓外造血表现
除了脾脏,肝脏、淋巴结等器官组织都可能因髓外造血受累,表现为肝肿大、
淋巴结肿大、胸腔
腹腔积液等。
高代谢状态
代谢增高可出现无法解释的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骨及关节疼痛
随着骨髓纤维化的发展,可能伴有骨骼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及关节疼痛,多见于下肢。
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
可出现单侧第1跖趾关节,足背、踝、膝、指、腕、肘关节等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及腰疼等表现。
白血病
约有8%~20%的患者最后演变为
急性白血病,表现为严重的贫血、发热、出血等。
肝硬化
部分病例可导致肝硬化,出现腹胀、
纳差、水肿、
黄疸等表现。
就医科室
血液科
若出现严重乏力、面色苍白、头晕、食欲减退、左上腹胀、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减少活动,以免加重贫血症状。症状严重时,家人陪伴就医。
就医时穿着宽松衣物,方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乏力、面色苍白、头晕、早饱感、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症状?
是否有腹部不适、腹胀、左上腹疼痛等症状?
是否有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是否有骨关节疼痛?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有无血栓栓塞病史?
有无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有无家族血液恶性肿瘤等疾病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CT、MRI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JAK抑制剂:芦可替尼。
诊断依据
病史
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及有相关家族史人群。
发病前可能有血栓栓塞、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临床表现
症状
贫血症状:乏力、面色苍白、头晕、食欲减退等。
髓外造血症状:肝脾大、肝脾区疼痛、饱胀感等。
高代谢症状: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骨及关节疼痛。
体征
贫血相关体征:甲床、手掌皮肤皱纹处、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等处苍白,心率增快,肺动脉瓣或心尖区可听到中等响度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常表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可见少量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常发现泪滴形红细胞,有辅助诊断价值。
白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甚至出现少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晚期白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
骨髓检查
包括骨髓穿刺和活检。
骨髓穿刺常呈干抽,即骨髓穿刺的时候,虽然骨髓穿刺针进入了骨髓腔内,但是无法抽出骨髓液。因此,骨髓活检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患者均可见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如大量网状纤维组织。
疾病早期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细胞;后期显示增生低下。
遗传学检查
绝大部分PMF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突变。
常见的有1q 部分三体、13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del(13)(q12~22),以及20q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
血生化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早期可见骨小梁模糊或磨玻璃样改变,中期呈现骨硬化现象,晚期在骨密度增高的基础上出现颗粒状透亮区。
MRI检查
早期诊断敏感度高。表现为骨髓有多个斑点、斑片状低信号灶。有条件单位推荐脾脏MRI检查测定脾脏容积。
诊断标准及分级
诊断标准
WHO(2016)分型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分为纤维化前期(pre-PMF)和明显纤维化期(overt-PMF),对应诊断标准如下。
pre-PMF
确诊需要满足以下3项主要标准及至少1项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有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无明显网状纤维增多(≤MF-1),骨髓增生程度年龄调整后呈增高,粒系细胞增殖而红系细胞常减少。
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或无这些突变但有其他克隆性标志,或无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证据。
次要标准
非合并疾病导致的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11×109/L。
可触及的脾脏肿大。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overt-PMF
诊断需符合以下3条主要标准和至少1条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常伴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MF-2或MF-3)。
不能满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粒系和红系病态造血)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或无这些突变但有其他克隆性标志,或无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证据。
次要标准
非合并疾病导致的贫血。
WBC≥11×109/L。
可触及的脾脏肿大。
幼粒幼红血象。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分级
WHO(2016)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中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根据骨髓活检结果分为4级。
MF-0:散在线性网状纤维,无交叉,相当于正常骨髓。
MF-1:疏松的网状纤维,伴有很多交叉,特别是血管周围区。
MF-2:弥漫且浓密的网状纤维增多,伴有广泛交叉,偶尔仅有局灶性胶原纤维和(或)局灶性骨硬化。
MF-3:弥漫且浓密的网状纤维增多,伴有广泛交叉,有粗胶原纤维束,常伴有显著的骨硬化。
鉴别诊断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相似点:均可引起贫血、脾大、代谢增高等症状。
不同点: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有明显病因,多见于恶性肿瘤、感染(结核、梅毒、
骨髓炎)、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不符。
其它骨髓增殖性肿瘤
相似点: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其它骨髓增殖性肿瘤亦可引起类似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贫血、脾大等症状,具体鉴别见下表。
| ET | PV | CML | PMF |
---|
临床表现 | 出血为主,有血栓症状 | 高血容量综合征,栓塞 | 贫血、出血为主 | 贫血 |
脾大 | 轻到中度 | 轻至中度 | 中至重度 | 中至重度 |
红细胞计数(1012/L) | 轻度升高 | >6.0\n | 正常或偏低 | 低于正常 |
白细胞计数(109/L) | <50 | <50 | 常>50\n | 10~20 |
血小板计数(109/L) | 显著增高\n | 正常或增多 | 正常或增多 | 常减少\n |
其他 | 异形血小板 | / | 幼稚粒细胞 | 外周血幼红、幼粒细胞,泪滴状红细胞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 | 大多增高\n | 增高\n | 降低\n | 增高\n |
骨髓象 | 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可见幼巨核细胞增多;巨核细胞胞质和细胞核同步增大,体积大至巨大,细胞核高度分叶(鹿角状) | 红细胞系增生为主\n\n\n | 粒细胞系增生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n | 增生减低,活检可见纤维化;纤维化前/早期PMF巨核细胞细胞核体积的增大超过胞质,体积小至巨大,成簇分布,细胞核低分叶呈云朵状 |
病程中骨髓纤维化\n | 可发生 | 常发生\n | 少数发生\n | 全部发生 |
转成急性髓系白血病 | 极少 | 5%~30% | 80% | 5%~20% |
髓外化生 | 极少或晚期 | 20% | 少 | 常见 |
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 | 阴性\n | 阴性\n | 阳性\n | 阴性\n |
JAK2基因突变 | 约50%阳性\n | 95%阳性\n | 阴性\n | 约50%阳性\n |
CALR基因突变 | 约30%可阳性\n | 阴性 | 阴性 | 约30%可阳性\n |
治疗目的: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纠正贫血、出血,缓解脾大所致的压迫症状等。
治疗原则: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应根据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及临床表现,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等。
一般治疗
休息
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输血
出血严重贫血、感染或合并
心力衰竭时,可酌情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
出现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严重减低时,可酌情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适用于血清EPO<100U/L的贫血患者。
不良反应:头痛,低热,乏力、
肌痛,关节痛、
皮疹等。
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对本品及其他哺乳动物细胞衍生物过敏者、对人血清
白蛋白过敏者禁用,合并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后再使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及血钾;注意同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 B12。
雄激素
当患者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 g/L时,使用雄激素可使1/3~1/2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改善。
不良反应:痤疮、多毛、
阴蒂肥大、闭经或月经紊乱、精子减少、精液减少、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等。
严重
肝病、肾脏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孕妇及前列腺癌患者禁用,卟啉症患者、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患者及运动员慎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糖皮质激素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真菌和病毒感染者禁用。
注意事项: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切勿私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免疫调节剂
常与雄激素、免疫调节剂二联用药或三联用药,治疗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常用药物: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
不良反应:口鼻黏膜干燥、倦怠、嗜睡、眩晕、皮疹、便秘、恶心、腹痛、面部浮肿、静脉血栓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禁用、过敏者禁用、从事驾驶员、机器操纵者等危险工作者禁用。
注意事项:对胎儿有严重的致畸性,故治疗前至少4周、治疗期间和停药后4周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避免怀孕。
JAK抑制剂
用于有脾肿大的IPSS中危-2和高危组患者。
常用药物:目前我国获批的有芦可替尼。
不良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头昏、头痛、肝功能损害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
骨髓抑制剂
治疗脾肿大的患者。
不良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睾丸萎缩、恶心、呕吐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水痘、
带状疱疹及各种严重感染者禁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
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
当患者出现有症状的
门脉高压,如
静脉曲张出血、腹水;或是药物难治的显著脾肿大伴有疼痛或合并严重
恶病质;或是依赖输血的贫血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但当患者血小板数偏高者,术后容易发生静脉内血栓;或是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提示即将发生白血病转化时,应避免脾切除术。
需要注意的是,脾切除后可使肝迅速增大,故应慎重选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目前唯一可能治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治疗方法,但治疗相关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可考虑allo-HSCT治疗的患者包括IPSS高危或中危-2患者,以及依赖输血或有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
治疗前,应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经验丰富的医生咨询。
放射治疗
脾区放射治疗
脾区放射治疗可缓解肝、脾肿大所致的饱胀症状,但症状缓解时间较短。
主要不良反应是血细胞减少,由此而导致的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其它部位放射治疗
胸椎椎体是PMF非肝脾性髓外造血的最常见部位。其他的部位包括淋巴结、肺、胸膜、小肠、腹膜、泌尿生殖道和心脏。
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可采用低剂量病灶局部放疗。
治愈情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预后较差,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5年。
预后因素
确诊PMF后应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或DIPSS-Plus预后积分系统进行预后分组。
IPSS适合初诊患者,而DIPSS和DIPSS-Plus 则适合患者病程中任一时间点的预后判定,危险度分组越高,预后越差。
IPSS、DIPSS及DIPSS-plus低危和中危-1组的患者,如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无明显的贫血(Hb<100g/L)、脾脏肿大(触诊左缘肋下>10cm)、白细胞计数增高(>25×109/L)或显著血小板计数增高(>1000×109/L),可暂时无需治疗,仅观察病情变化。
IPSS、DIPSS及DIPSS-plus的中危-2和高危组患者可选择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表(DIPSS)
预后因素 | IPSS积分 | DIPSS积分 | DIPSS-Plus积分 |
---|
年龄>65岁 | 1 | 1 | - |
有体质性症状 | 1 | 1 | - |
HGB<100g/L | 1 | 2 | - |
WBC>25×109/L | 1 | 1 | - |
外周血原始细胞≥1% | 1 | 1 | - |
PLT<100×109L | - | - | 1 |
需要红细胞输注 | - | - | 1 |
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 | - | - | 1 |
DIPSS中危-1 | - | - | 1 |
DIPSS中危-2 | - | - | 2 |
DIPSS高危 | - | - | 3 |
注:
不良染色体核型
包括复杂核型或涉及+8、-7/7q-、i(17q)、-5/5q-、12p-、inv(3)或11q23重排的单个或2个异常。
IPSS分组
低危:0分。
中危-1:1分。
中危-2:2分。
高危:≥3分。
DIPSS分组
低危:0分。
中危-1:1或2分。
中危-2:3或4分。
高危:5或6分。
DIPSS-Plus分组
低危:0分。
中危-1:1分。
中危-2:2或3分。
高危:4~6分。
危害性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严重贫血、肝硬化、出血或反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宜多食新鲜果蔬、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等,保持营养均衡。
少食多餐,应避免吃腌制、油煎、油炸食物。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磕碰等。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力情况、疾病状态等,选择适合的体力锻炼。
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鼓励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治疗。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需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复诊检查项目一般包括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等。
预防
该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故尚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接触电离辐射、苯剂等。
注意饮食卫生,且不要滥用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