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

更多功能

硬膜下积液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脑脊液积聚在大脑表面和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烦躁等
主要与脑外伤、脑膜炎、颅脑手术后并发症、低颅压综合征有关;也可能与老年性脑萎缩有关
轻症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定义
硬膜下积液是指脑脊液积聚在大脑表面和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对脑起支持作用。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分布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对脑具有营养、缓冲振动、调节颅内压和保护作用。
硬膜下积液是由于外伤、手术、炎症等原因导致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形成。
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说话不流利、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烦躁等。
分型
通常按照积液的进展形式分型。
类型进展特点
消退型积液量随时间逐渐减少,症状逐渐减轻。
稳定型动态监测3个月,积液量及症状无明显变化,较为平稳。
进展型积液量逐渐增加,症状也逐渐明显。
演变型积液量增加,邻近静脉被挤压破裂出血,逐渐演变为硬脑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出现昏迷。
发病情况
不同原因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发病情况有所差异。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6%~21.6%。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颅内感染导致的硬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多见于1岁内的患儿。
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62%。
老年人硬膜下血肿术后也常出现硬膜下积液,但尚无明确发病数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