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临床多无症状,常因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而发现
病因不明,多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如中医药治疗)等
定义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是指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轻至中度蛋白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一组
肾小球疾病。
分类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尿液检测异常可分为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3种类型。
无症状性血尿
无症状性血尿指离心尿(离心力400g离心5分钟)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3个或红细胞>10×106/L。
表现为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无其他异常。
无症状性蛋白尿
无症状性蛋白尿是指轻、中度蛋白尿,不伴明显症状。
可见于多种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疾病以及溢出性、功能性和体位性蛋白尿。
若因各种原因使肾小球的电荷屏障或机械屏障受损,则尿液中可以出现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尿,此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则小分子蛋白重吸收减少,尿液中出现以小分子蛋白为主的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处于发热、
心力衰竭、剧烈运动等状态下,部分人尿液中亦可以出现<1g/d的
蛋白尿,此为功能性蛋白尿。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时,体内产生大量轻链、重链或各种免疫球蛋白片段等小分子蛋白,尿液中出现以这些小分子蛋白为主的溢出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30岁以上者少见。在静息平卧状态下尿液中无蛋白检出,但直立尤其是运动后,可以出现蛋白尿,一般蛋白尿<1g/d,但也可多达2g/d。
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
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和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
患者可有严重的肾小球损伤、高血压、进展性肾功能减退的风险,但也有患者组织学上仅表现为轻微病变。
致病原因
本组疾病可由多种类型的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但病理改变较轻。起病隐匿,病因不明,多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
主要为β-溶血性
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肠道感染等。感染易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受损。
免疫反应
循环免疫复合物、原位免疫复合物及
自身抗体可引起肾小球损伤。
诱发因素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尤其是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高危因素
年龄
本组疾病病理类型可见于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均好发于青少年。
尤其是青壮年,常无明确的肾脏病史,但发现时已是尿毒症期,多为病理类型较重的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进展所致。
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缺陷或异常的患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易导致肾小球受损。
遗传性肾病
家族中有
遗传性肾病史(如如Alport综合征等),容易出现肾小球受损。
主要症状
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轻至中度
蛋白尿。临床多无症状,常因发作性肉眼血尿或体检提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而发现,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于
高热或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血尿,短时间内消失。
无症状性血尿
可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无痛,一般没有血凝块。
也可以出现镜下血尿,指离心尿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3个或红细胞>10×106/L。
无症状性蛋白尿
尿中可出现泡沫,通常长时间内不会消失。
尿常规可见
尿蛋白阳性,一般为轻、中度蛋白尿,尿蛋白>0.15g/24h,通常以
白蛋白为主。
无症状蛋白尿和血尿
同时合并肾小球源性血尿和蛋白尿。
并发症
通常无并发症,但由于病程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
可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血压升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肾功能损害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地肾功能损伤,可导致少尿、无尿、
血肌酐升高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至尿毒症。
就医科室
肾内科
出现肉眼血尿、尿中可见泡沫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剧烈头痛、无尿(24小时尿量<100ml)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就诊,方便全身体格检查。
就诊前一天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食用高蛋白食物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尿液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尿中是否出现泡沫?尿中泡沫可持续多长时间?
近期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肾脏病史(如Alport综合征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CT检查。
其他检查:肾脏病理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类药物:
卡托普利、
厄贝沙坦等。
诊断依据
因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多无症状,仅表现为血尿和(或)
蛋白尿,因此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通常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并诊断,必要时可行肾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依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非肾源性血尿及其他
肾小球疾病进行鉴别。
病史
家族中有遗传性肾脏病史如Aport综合征。
临床表现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多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或体检提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非肾源性血尿如尿路结石、
肿瘤、炎症等,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
其他肾小球疾病除血尿、蛋白尿外,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若白细胞水平升高,考虑患者出现感染可能。
当出现肾功能受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计数可有不同程度下降,出现贫血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尿液检查
尿常规主要评估有无血尿、蛋白尿。
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判断血尿来源,是否为肾源性血尿。
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是肾脏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相对敏感的一个预测因子,水平较高者应尽早行肾穿刺病理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利于早期治疗。
肾功能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一般无异常表现。
当尿素氮、血肌酐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提示出现肾功能损害,此时需按
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治疗。有助于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免疫学检查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学检查一般均为正常。
完善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尿、蛋白尿。
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
肾脏B超可提示肾脏病变情况,同时有助于鉴别血尿是否由于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所致。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肾脏超声检查通常未见异常,当导致肾功能损害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肾皮质变薄,对疾病的进展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当出现尿路结石,肾脏超声可见高回声的图像;尿路肿瘤肾脏超声可见占位等。
CT检查
CT检查可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尿路结石或肿瘤的部位及情况。
检查出现尿路结石、占位时可协助疾病诊断。
肾脏病理活检
肾脏病理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病变程度,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适用于
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且蛋白尿超过1g/d患者,尤其是在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后尿蛋白仍持续存在者,建议行肾活检,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尿路疾病
相似点:两者均可以出现血尿。
不同点: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或炎症,可能会出现血尿的表现,但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为均一性,泌尿系彩超可见结石或占位等。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相差显微镜尿中畸形红细胞占75%以上,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的表现。
不同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 、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迁延并呈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轻至中度蛋白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治疗目的:定期检查和追踪,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去除诱因,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定期检查和追踪
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追踪(每3~6个月1次),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女性在妊娠前及怀孕期间更需要加强监测。
随访中如果出现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需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按
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ACEI/ARB类药物
适用于伴血尿的蛋白尿患者,或单纯
尿蛋白增多(尤其>1.0g/d)者,可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血压及电解质水平,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者禁用。
其他治疗
中医药治疗
可适当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但需避免肾毒性中药如
马兜铃、关
木通等。
治愈情况
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长期稳定,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可自动痊愈。
如果为单纯性血尿、孤立性镜下血尿,预后通常良好。
预后因素
预后主要与伴随合并症有关。如尿蛋白增多,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或肾功能减退的患者,预后不佳。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宜选用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等,同时控制总摄入量。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例如摄入过多豆制品等,避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腌菜及腌制的肉制品等。
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新鲜的蔬菜、水果。
生活管理
戒烟,限制饮酒。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于紧张、焦虑。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反复感染。
病情监测
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改变。
随诊复查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尿蛋白增多、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对症治疗,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根据医嘱定期复诊,无明显不适症状者复查周期可为3~6个月,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预防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难有效预防,但通过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反复感染。
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生冷饮食等。
具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肾脏疾病家族史等人群,定期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