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更多功能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指由编码遗传性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易栓症,分为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临床以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表现为局部疼痛、发红发热、肿胀、皮下可触到索条状血栓等。处于手术、妊娠等血栓高危环境时,可给予蛋白C浓缩剂、肝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儿科、内科
临床症状
局部疼痛、发红发热、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皮下可触到索条状血栓、小腿紧迫感等。
危害
易并发血栓,成年患者可因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诱发皮肤坏死等。
并发症
血栓、皮肤坏死等。
检查
血常规、血浆D-二聚体血浆蛋白C含量测定、蛋白C活性测定、X线片、基因突变检测等。
诊断
肺栓塞、浅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典型表现及浆蛋白C含量测定、蛋白C活性测定可诊断。
治疗原则
无血栓并发症的杂合子型一般不需预防治疗,但应避免手术、外伤等诱发血栓形成。一般采取肝素及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补充蛋白C,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法。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预防血栓形成。
饮食建议
新生儿宜母乳喂养,成人正常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