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肌张力障碍是药物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儿童和青春期较成人常见。某些药物在其致中毒过程中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敏感,可产生一系列肌张力障碍症候群(即锥体外系反应),根据用药后症状出现和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服用一次或几次常规剂量的药物即可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头和颈部肌肉肌张力障碍。吩噻嗪类药物、丁酰苯类药物、抗组胺类等药物常引起药物性肌张力障碍。
1.头部CT或磁共振
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2.颈部磁共振
3.血细胞涂片
排除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4.代谢筛查
排除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5.铜代谢测定及裂隙灯检查
患者有用药史,应用可疑药物后出现相关症状即可诊断为药物性肌张力障碍。
1.一般治疗
停药或减量导致反应的药物,轻症者即可自行恢复。
2.药物治疗
症状明显者,可以使用药物缓解症状。予
苯海拉明、地西泮或(和)中枢性抗胆碱药如
东莨菪碱治疗,一般均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完全恢复。
服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慎用易诱发本病的药物。若既往因服用药物诱发本病,则慎用该药物。
本病宜静养,避免重体力劳动。家属最好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