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更多功能

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是血小板膜GPIb分子异常,表现为轻至中度的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不同程度增大的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血浆中高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血液病科
别名
假性血管性血友病
临床症状
自幼即有轻到中度的皮肤黏膜出血及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妊娠可加重血小板减少症。
危害
女性患者在分娩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外伤造成颅内出血时可危及生命。
检查
血常规、出血时间、基因检测、特异性诊断实验、血浆vWF多聚物分析等。
诊断
有家族史及自幼皮肤黏膜出血和外伤止血异常等表现。出血时间多延长,但并非绝对。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血小板减少及一定程度增大的血小板。vWF水平不同程度下降,vWF多聚体呈不成比例的下降。低浓度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强。基因检测可确诊。需要与2B型vWD相鉴别。
治疗原则
避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剂量冷沉淀可能会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由于其无法病毒灭活,可以选用血浆浓缩FⅧ。也可考虑血小板输注
治愈性
可缓解出血症状。
饮食建议
饮食均衡,宜食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过热、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