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更多功能

心肌缺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心脏的血供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前区疼痛或憋闷,压迫感、濒死感、烧灼感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严重贫血、心律失常等可导致
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心肌缺血多由冠状动脉硬化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一支或多支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相应供血部位的心肌缺血,其他疾病如瓣膜病、心肌病等也可导致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表现为特征性的ST-T改变,并可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又称心肌供血不足
分型或分类
根据心电图上ST-T形态变化和持续的时间结合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缺血和慢性心肌缺血或有症状心肌缺血和无症状心肌缺血。
按持续时间
急性心肌缺血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血流量锐减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细胞坏死。
慢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长期慢性血流量不足导致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安静状态下尚能代偿,心肌需氧量与血供平衡打破时可诱发胸痛。
按临床症状
有症状心肌缺血
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同时伴有胸痛、胸闷等典型心绞痛症状。
无症状心肌缺血
患者虽有心肌供血不足,但缺乏典型症状,常见于病变较轻者,也可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高龄患者。
发病情况
从发病年龄看,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多发,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从性别上看,男性多于女性。
心肌缺血在我国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