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是安静状态下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或婴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的状态
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呼吸急促、胸痛等情况
可由饮酒、吸烟、运动等生理性因素,或者心脏疾病、贫血等病理性因素引起
以针对病因治疗为主,也可对症应用药物、心脏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等治疗
定义
心动过速指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次数)过快,安静状态下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或婴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定,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生理性心动过速:饮浓茶、咖啡、酒,或吸烟、运动、情绪激动等引起的心动过速。
根据起源部位分类
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窦房结以外,房室结不参与的,左、右心房任何部位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交界性心动过速: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下的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根据心律是否规则分类
心律规则的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同比例下传的)等。
心律不规则的心动过速:包括早搏伴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不同比例下传的)、快速型心房颤动等。
根据发作情况分类
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不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心动过速。
根据持续时间分类
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小于30秒。
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大于30秒。
发病情况
目前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统计,部分类型的流行病学情况如下。
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经历。
房性心动过速:在老人和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室性心动过速: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致病原因
心动过速的病因和诱因有时候不能截然分开,以下部分因素可能有时是病因,有时是诱因。
生理性因素
生活因素
饮浓茶、饮咖啡、饮酒、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蒜、生姜等)、饥饿等可引起心动过速。可随饮食的消化和代谢、进食等逐渐恢复正常。
吸烟、运动、体力活动等可引起心动过速。停止吸烟、运动或体力活动后,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
心理因素
情绪激动时,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可引起心动过速。当情绪缓和后,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
环境因素
寒冷、炎热等可引起心动过速。回到温暖或清凉的舒适环境中时,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
一些疾病、药物及手术可引起心动过速。
疾病
药物和毒物
如使用
肾上腺素、洋地黄、阿托品、
甲状腺素片、
麻黄碱、
氨茶碱、
硝苯地平、胺碘酮、
奎尼丁、
氯丙嗪、
氯喹、锑剂等。
医疗操作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心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传导路径为“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从而形成规律的心脏搏动。
如果传导途径中有起搏功能的位置发生异常冲动,或者心搏冲动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折返(原本可以向下传导的冲动不能到达下一部位,而是不停地在某处“绕圈”),即可导致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类型繁多、病因复杂,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且症状发作可为短暂、间歇或持续性的。
主要症状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
黑矇(眼前发黑)、出汗等症状。
重者还可有发绀(口唇、指甲青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胸痛、濒死感、晕厥等。
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可有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大汗、四肢皮肤湿冷、发绀、尿量减少等症状。
猝死:可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搏消失等症状。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常规体检发现
心电图结果异常,或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胸痛、濒死感、晕厥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心动过速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就医时应避免穿着含金属制品的衣物,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不适?
不适持续多久了?之前有过类似情况吗?
做过心电图检查吗?结果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是否长期服药?药名是什么?服用多久了?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肝功能
血生化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决奈达隆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大量饮浓茶、咖啡、酒,或吸烟、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
有心脏疾病病史,或做过心脏外科手术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体征
检查时可发现心率增快,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儿心率超过150次/分。若发作时间较短,检查时已无症状,则心率正常(60~100次/分)。
检查时还可有脉搏不易被摸到、颈静脉异常搏动等。
心电图检查
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了解心脏电活动的发生、传导等情况。
是确诊心动过速的重要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
动态心电图主要用于评估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及发生的时间。
是本病的重要检查之一。
注意事项
戴动态心电图机后,患者可保持平时日常活动,不必刻意减少运动量。
活动时,上肢应避免用力或做大幅度动作,以免器械滑落。
检查过程中不得洗澡、游泳,避免液体进入仪器影响结果。
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和家属应记录症状开始、结束的时间和诱因,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多线索。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是评估身体情况、了解各器官功能、排查病因以及鉴别其他疾病的重要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明确病因,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体位,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冠状动脉造影
可了解有无冠心病及确定其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明确告知医生既往疾病、服用的药物,并按照医生要求停用某些药物。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躺好,避免乱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后按照医生要求活动,避免过度活动穿刺部位,如手腕、大腿根部等。
检查后穿刺部位如出现出血、疼痛不断加重,及时告知医生。
心脏磁共振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如耳环、钥匙、电子设备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鉴别诊断
预激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较难通过临床症状与本病鉴别,可结合病史、
心电图检查等予以鉴别。
治疗原则:纠正和治疗引起心动过速的诱因和病因,控制心律。
紧急处理
突发心动过速时,入院前可先采取以下措施紧急处理。
深吸气后憋住气,直至不能坚持憋气为止,然后用力做呼气动作。
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终止发作的作用。
将面部浸没于冰水,也可使心动过速终止。
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终止,立即停止压迫。
大声咳嗽。
一般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因,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改善生活习惯:不饮或少饮浓茶、咖啡、酒,戒烟等。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保持环境舒适:避免过冷或过热。
调整药物:正在服用可能引起心动过速的药物的人群,可遵医嘱调整用药。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
普萘洛尔,钠多洛尔。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钾通道阻滞剂:主要包括胺碘酮、
决奈达隆,可用于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包括维拉帕米、
地尔硫䓬。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其他药物:
腺苷可快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洋地黄可治疗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脏电复律治疗
适用人群
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因得到控制,药物不能恢复正常心脏节律的
心房扑动或颤动。
治疗方法
利用高能直流电电击心脏,消除心脏异常节律状态,恢复正常心脏节律。
注意事项
心脏电复律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损伤、急性肺水肿、胸壁皮肤灼伤等多种并发症。
在接受心脏电复律治疗后,需持续观察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已应用洋地黄者,不应接受心脏电复律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治疗方法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在X线检查的监测下,将电极导管通过血管进入心脏,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而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治疗后患者需遵医嘱卧床静养,穿刺部位限制不动8~12小时。
患者及家属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情况,如有发热、渗血、血肿等情况出现,请及时联系医生。
治疗后患者如出现胸闷、胸痛情况,请立即联系医生。
其他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必要时可采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治疗,以防止高危患者发生猝死。
治愈情况
病因能纠正的心动过速,通常预后较好。
病因不能纠正的心动过速,预后较差,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危害性
可引起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多种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充足。可选择豆制品、奶类、瘦肉、鱼(可每周1~2次)、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和坚果等。
适当控制糖类摄入,可选择谷类、薯类替代精米、精面。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油炸、腌制和烧烤食品。
避免食用生冷、质硬或过烫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芥末等。
运动管理
根据身体状况适量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广场舞、骑行等运动,或按照医生指导选择运动项目。避免运动过度。
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生活管理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戒烟,远离“二手烟”。
心理支持
避免情绪激动,以及过度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安全用药
应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随意加药、减药、中途换药。
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诊。
其他
注意安全,如发生头晕,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患有心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病、贫血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合理饮食
避免过量饮浓茶、咖啡、酒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改善生活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坚持适量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长期处于寒冷、炎热环境中。
合理用药
按照医生要求使用药物。
用药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