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是指感染新冠的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阶段
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可有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表现
多采用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抗病毒等治疗
无症状、轻症者多可自愈
定义
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早期(以下简称新冠早期)目前没有明确定义,大多数是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最初阶段,主要包括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阶段。
新冠早期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较轻的症状。
新冠早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上述症状也可能是
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等疾病导致的,因此是否为新冠早期,需要经过新冠抗原或核酸检测后,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等才能确认。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新冠早期患者的权威发病情况,但大部分新冠患者都需要经过新冠早期阶段,然后逐渐进入康复阶段。
什么是新冠无症状感染?
没有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包括抗原和核酸)呈阳性者,目前被称为新冠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感染者从起病(检测抗原或核酸为阳性)到康复(检测结果转变为阴性)时,都没有任何可被感知或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疾病处于潜伏期的时候,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但是随着潜伏期结束,就会出现新冠早期症状。
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发病之间的这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多为2~4天。
新冠早期属于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的阶段之一,因此病因与其他阶段没有不同。
致病原因
新冠早期患者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方面。
传染源
新冠早期患者可以作为传染源,不管有无症状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在感染后或者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如果具有以下因素其中的一条或者几条,比其他人群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
年龄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患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疾病、肾脏疾病、
肿瘤等基础疾病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肥胖者,即体重指数(BMI)≥30千克/米2。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重度吸烟者。
新冠早期症状与新冠感染症状类似,只是相对程度较轻,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与毒株、个人体质、是否有基础疾病等都有关。
目前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多为2~4天,感染后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干、咽痛等。
主要症状
新冠早期除了无症状感染者外,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较轻的症状。
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流涕(76.5%)、头痛(74.4%)、喉咙痛(70.5%)、打喷嚏(63.0%)、持续性咳嗽(49.8%)和声音嘶哑(42.6%)。
其他症状
部分新冠早期患者可有腹痛、呕吐和腹泻等表现。
极少部分感染者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有时也可作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即最早出现的症状。
还有部分个案报道提示,感染奥密克戎株后可导致盗汗症状,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就医科室
新冠早期多可自行进行居家自我照护及对症药物治疗,若症状不能缓解的情况,建议就医进一步诊治。
感染内科
用药后症状无改善,如应用3天退热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咳黄痰等,建议就诊于感染内科。
呼吸内科
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于呼吸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下述情况,建议及时急诊科就医,儿童、孕妇也可分别于儿科、产科就诊。
呼吸困难或气促、抽搐、低血压。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重症医学科(ICU)
接诊过程中,如遇患者病情危重,由医生评估后,可能会收入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症状的发生情况,以便给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可能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咳嗽?干咳还是有痰?
嗅觉、味觉有无减退?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自己在家测过抗原吗?结果是什么?
是否吸烟?多少年了?每天多少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一般检查: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生化。
病原学检查:新冠抗原或核酸检测。
用药清单
近2周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发病前可无特殊病史,部分患者可能接触过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去过感染者去过的场所。
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表现与感染毒株的种类、病毒数量等相关,可有发热、乏力、咳嗽、咽干、咽痛、腹泻、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根据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了解感染情况。
早期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常规要抽静脉血,不需要空腹。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可以反映体内炎症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新冠早期即可出现升高。
红细胞沉降率
血生化检查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需要通过抽血检查了解体内重要器官的情况。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血生化检查要求空腹,需要按照要求前一天晚8点后开始禁食、禁水。
血清学检查
发病1周内阳性率都比较低。
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病毒核酸检测
新冠早期患者主要采集鼻咽拭子等作为样本,检查其中是否有病毒核酸。
如果为阳性结果,则明确有感染。
检查结果也可能会受到采集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影响。
病毒抗原检测
通过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检查,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根据试剂说明书,等待一定时间后进行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C”和“T”处均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T”处条带颜色可深可浅,均为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C”处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T”处未显示条带。
无效结果:“C”处未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条带。结果无效,需重新取试纸条重测。
病毒培养分离
从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等可分离、培养获得新冠病毒。
影像学检查
新冠早期患者,一般不进行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也会出现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无法单纯根据症状来鉴别。
主要的鉴别方法是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即采集样本,检测患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核酸。
治疗目的:治愈感染,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大部分新冠早期患者可自行进行居家自我照护及对症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自我照护
新冠早期有条件的可以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
居住房间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注意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对症药物治疗
新冠早期患者出现症状时可选择对症用药以缓解症状,但切记不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并且同种功效药物不要自行叠加使用、混用。
药物使用需要在医生、药师指导下进行。
退热
如体温高于38.5℃、全身症状明显者,可服用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38.5℃以下者可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止咳化痰
需注意,咳痰较多时,不建议盲目应用止咳药物,以免堵塞气道。
其他
如有咽痛咽干,可以选择华素片、
六神丸、西瓜霜含片等。
抗病毒治疗
新冠早期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由专业医生来评估,且所有药物都要遵医嘱使用。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
适用人群: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
注意事项:不可以与哌替啶、
雷诺嗪等高度依赖CYP3A进行清除且药物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使用。对本品中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阿兹夫定片
适用人群: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
注意事项: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
莫诺拉韦胶囊
适用人群: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
注意事项: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单克隆抗体
主要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适用人群:联合用于治疗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千克)患者。
注意事项:在输注期间要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1小时的观察。
静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适用人群: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但总次数不超过5次。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适用人群: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注意事项: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毒载量等决定是否再次输注。
中医治疗
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在中医上属于“疫”病范畴,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并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或方剂治疗。
可使用藿香正气胶囊、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
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也可能会使用清肺排毒汤、寒湿疫方、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等中药方剂。
具体用法、用量等都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情况选择。
治愈情况
目前来看,经过有效合理的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恢复健康;极少数病情危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新冠为自限性疾病,无症状、轻症者多可自愈,中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存在肺部病变,须积极治疗。
有多个数据来源报道了不同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相关病死率,但是这些数据可能包括了直接的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和间接的非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需要谨慎判断。
危害性
新冠早期可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部分新冠早期的患者,可能不能及时痊愈,进一步发展到中型、重型,甚至是危重型。
长新冠
目前还未明确新冠是存在后遗症的,但是感染者在痊愈后可能会存在较长时间的味觉丧失、嗅觉丧失、记忆力减退、咳嗽等,有些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
有研究表明,“长新冠”可能会对任何患者都产生长期影响,包括轻症患者,但年龄越大、患有肥胖、一般健康状况不佳等人群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后遗症的严格意义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目前来看,长新冠的症状会慢慢消失,具体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注意饮食卫生。
每日食物种类均衡,主食可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足够的蔬菜,约300~500克,其中深绿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水果每日200~350克,约1~2个拳头大小的量。
保证300克液态奶的摄入,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每日约一掌心的量。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日约1个扑克盒大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运动管理
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身体素质。
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增加身体各部肌力,改善平衡力和柔韧性。
也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合适运动,如瑜伽、广播体操等。
生活管理
有条件的感染者可以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居住房间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做好日常消毒,卫生间、马桶、墙壁、地面等勤擦拭,可用稀释的“84”消毒液消毒,衣物可在阳光下晾晒,紫外线消毒。
保证优质睡眠,保持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疾病,患病期间可以通过手机等与家人、朋友等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
病情监测
目前多采用居家自我照护,在居家过程中需注意监测以下内容。
每日进行2次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测量,记录有无咽干、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嗅觉和味觉改变、食欲有无明显下降等。
伴有原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需要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情况。
有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心率或脉搏。
有糖尿病者要根据既往血糖情况监测血糖。
有慢阻肺者,要注意胸闷是否加重、活动后耐力是否下降,及有无嘴唇、指甲发紫发黑等缺氧症状。
如出现疾病症状加重,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
进行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可以降低重症感染风险。
其次,日常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减少感染发生风险。
减少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
室内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等物理消毒方法。
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餐前便后、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及时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皂液洗手。洗手时应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
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和人多集中的地方。如外出需要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至少1米),避免不必要的密切接触。打喷嚏、咳嗽时,用手肘、纸巾等捂住口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