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中医一般将3岁以后还有经常性夜间尿床的现象归属于病态,称为小儿遗尿症。也有观点建议为5岁后。一般至4岁时仅20%小儿有遗尿,10岁时5%小儿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遗尿症按病因可分为
原发性遗尿症和
继发性遗尿症。
危害
1.原发性遗尿症对患儿身体健康一般无危害,但会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
2.继发性遗尿症危害和原发病有关,如儿童糖尿病会对儿童的血管和神经产生很大的影响。
检查
体格检查、尿常规和培养、腰椎X线平片检查、膀胱尿道造影、泌尿系统B超等。
诊断
小儿遗尿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儿的病史,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对疾病做出诊断。
病因
1.遗传因素;
2.睡眠觉醒障碍;
4.膀胱功能不良;
5.心理因素;
6.器质性疾病:如
隐性脊柱裂、脊柱损伤、先天性脊柱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尿路感染等。
典型症状
1.尿床,多发生在夜间;
2.睡觉时不易唤醒;
3.部分患儿白天有尿频表现,量不多。
诊断依据
1.在不适合的或社会不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发生正常的排尿,即遗尿患儿睡眠时排尿在床上,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
2.年龄大于或等于3岁;
3.10岁以下孩子每月至少2次以上,10岁以上孩子每月至少1次;
治疗方针
存在原发病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人工合成
抗利尿激素: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遗尿症,短期效果明显,停药后容易复发。
2.抗生素:当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
包皮过长或包茎、泌尿系畸形或
肿瘤等可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
其他治疗
1.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患儿多喝水,排尿时尽量憋尿,以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储尿功能。白天排尿时尽量分次进行,以加强尿道括约肌对排尿的控制,改善排尿功能。
2.唤醒疗法:使用尿湿报警器或闹钟,及时唤醒患儿。
3.心理治疗:消除患儿紧张焦虑的情绪
预后情况
原发性遗尿症较多见,一般预后良好;
继发性遗尿症预后情况视原发病而定,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护理
如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应注意清洁卫生。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即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