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又称小肠淤积综合征、小肠污染综合征或
盲袢综合征。是指小肠内菌群数量或菌群种类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并引起临床表现者。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或是吸收不良的表现,如体重下降、贫血、营养不良。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的病因甚多,而细菌过度繁殖造成小肠吸收不良的机制也甚复杂,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
有许多基础疾病可以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繁殖,大致可分3类:
1.小肠结构异常
小肠憩室、胃次全切除毕氏Ⅱ式、手术性盲袢导致肠内容物滞留局部即所谓
盲袢综合征;放射性肠病、
克罗恩病、
肠粘连引起的不全性
肠梗阻等。
2.引起小肠动力异常的疾患
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肠易激综合征等可致小肠动力减弱而引起小肠淤滞。
3.其他
肝硬化、结节性淋巴样增生所致肠腔内免疫机能下降,胃次全切除、
恶性贫血以及强力抑酸药引起的胃酸减少等则主要与杀菌能力下降有关。
轻者可无症状;有时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多有腹泻,轻者为轻度腹泻,重者可有
脂肪泻、水泻。常出现腹胀、乏力、头晕、恶心、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的表现。部分有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如抽搐、夜盲、四肢麻木感、情绪异常、智力减退等。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如有腹泻、
脂肪泻、体重减轻或大细胞贫血,尤其是患者年纪较大或曾有过腹部手术史,结合辅助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1.抗生素治疗
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菌丛复杂,常需联合应用抗生素,选择抗生素时要同时兼顾肠道的需氧菌和厌氧菌。
补充缺乏的营养成分,如补充维生素B12、脂溶性维生素等。
3.病因治疗
尽可能纠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基础。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如何治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是指小肠内菌群数量或菌群的种类改变到达了一定程度,主要通过抗生素抗感染、乳果糖止泻等药物治疗和日常饮食方面的调整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一般会伴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炎性症状,所以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经过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即可恢复正常。
如果症状较重,则进行对症治疗,可遵医嘱选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等治疗腹痛,选用止泻药如乳果糖等治疗腹泻。
2.日常饮食调整。治疗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建议及时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