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

更多功能

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又称为Hopkins综合征、哮喘性肌萎缩、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指小儿哮喘发作后一周左右,迅速出现类似脊髓前角灰质炎样的肢体下运动神经元弛缓性瘫痪。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神经内科
别名
Hopkins综合征、哮喘性肌萎缩、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
临床症状
都用过激素、茶碱类药物,肢体弛缓性瘫痪、四肢乏力、受累肢体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但无感染证据,半数有脑膜刺激征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等。
危害
虽对生命无威胁,但可引起肢体弛缓性瘫痪、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等。
检查
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病毒抗体检测、肌电图、脑CT、MRI等。
诊断
根据哮喘病史、计划免疫史及肢体弛缓性瘫痪、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结合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等诊断。
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控制感染,防窒息。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