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预先留存的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疾病的过程称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大多数患者造血功能在移植后1个月恢复,免疫功能在移植后1年内恢复
后续治疗需根据基础疾病而定
该治疗需在血液内科或儿科进行
定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需预先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冻存后备用。在大剂量化疗或放化疗后,将预留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根据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外周血来源和骨髓来源。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用于需要大剂量放化疗来控制疾病的患者,重建因放化疗受损的骨髓功能。
治疗效果
疗效确切,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疾病可以治愈,部分疾病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安全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属于高风险的技术操作。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难度较大。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根据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的不同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花费大概在十余万至三十万之间。
医院科室选择
需要在有资质的血液内科、儿科或移植专科进行。
适宜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浆细胞疾病:如轻链系统性淀粉样变性、POEMS综合征等,
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等。
实体瘤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宜情况
年龄大于65岁(65岁以上、体能较好的患者需专科医师评估)。
无法控制的感染。
严重、无法纠正的心血管及肺部疾病。
重大肝、肾疾病。
无法配合的精神疾患。
其他不适合移植的情况。
需与医师沟通,了解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必要性、风险及相关并发症。
自体造血干细胞可来源于外周血、骨髓或脐带血。其中,脐带血既往储存在脐带库,此次无需采集。
外周血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来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独或联合化疗药物,将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在白细胞快速上升期通过“单采”收集造血干细胞。
单采是通过外周大静脉穿刺将患者血液引入血细胞分离机,在分离机内将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血液成分回输患者体内。
单采每次持续约1~4小时,为保证干细胞数量,可能会进行1~3次,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冻存后备用。
骨髓来源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需进入手术室,局麻状态下进行骨髓穿刺,收集骨髓液冻存后备用。
治疗前检查
患者可门诊或住院完成移植前检查,时间约为1周。
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便常规,血生化(如肝肾功能)、血型、凝⾎功能、传染病、病毒学指标、T
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
心肺功能及影像学等检查
心电图、心脏超声、肺部CT及肺功能等,部分
肿瘤患者还需进行术前
PET-CT检查。
其他检查
骨髓穿刺,部分患者还需要行腰椎穿刺等检查
治疗前准备
签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知情同意书。
进行眼科、口腔科、肛肠科、耳鼻喉科会诊,排除潜在感染灶。
沐浴后进入移植仓或单独的移植病房。
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
生殖细胞的保存(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
治疗过程
预处理
目的
预处理是通过大剂量化疗或放化疗,实现以下目标。
为即将输注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
方案选择
预处理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结束后1~2天,将冻存的造血干细胞快速解冻后输注入患者体内。
输注前30分钟,会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部分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或输注后可能会出现胸闷、畏寒、寒战等输注反应,经减慢输注速度或药物对症处理大多可缓解。
输注的造血干细胞归巢至骨髓,并逐渐开始产生新的白细胞、
血红蛋白、血小板,外周血象开始恢复,此过程称为植入。
多数患者的
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在移植后10~14天,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恢复时间较白细胞略长。
治疗感受
移植过程中毒副反应主要来源于预处理。大剂量放化疗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
干细胞输注后至血象恢复前,骨髓空虚,外周血象极低,患者感到极度乏力,常合并发热、感染、出血等症状,随着造血功能的恢复,上述症状可逐渐缓解。
治疗时间
整个过程通常持续3~4周,需住院,具体住院时间受基础疾病、移植类型、移植后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等因素影响。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移植期间,尤其在造血功能恢复前,应注意个人卫生,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等,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监测与检查
自预处理开始至造血恢复前,由于大剂量预处理药物的毒性以及外周血细胞极度低下,会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等监测以及摄入量、尿量的统计。
造血恢复前,每1~2天进行血象及生化指标检查,以便观察造血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药物相关毒性,进行对症处理。
造血恢复后每周至少进行1次血象及生化指标的监测,稳定后可减少监测频率。
饮食营养
预处理期间,由于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及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食材需保证新鲜、卫生。
并发症及应对
感染
感染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
由于预处理过程中大剂量放化疗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粘膜损伤等均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大约需要1年,在此期间需预防病毒及
真菌感染。
出血
移植患者的出血主要与血小板下降有关。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
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主要由预处理药物所致。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预处理期间会常规使用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次肿瘤
发生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与移植相关或不相关的恶性肿瘤,移植后患者应终生进行肿瘤监测。
恢复过程
外周血象
多数患者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天恢复,
血红蛋白、血小板较白细胞略晚,通常在移植后28天左右恢复。
免疫功能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通常需要1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年内需根据既往疾病状态及免疫功能恢复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病毒及抗真菌药物。
部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需根据疾病情况,口服抗
肿瘤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若有接种疫苗的需要,需咨询血液专科医师。
治疗后随诊
移植后3个月内应每周监测血象、生化等指标直至稳定后可调整监测频率。
定期复查免疫功能。
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定期监测肿瘤残留状态。
日常生活
保持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居室应定期通风、消毒,避免出入人口密集的场所。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食材新鲜、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注意均衡的营养摄入。
无严重并发症、疾病稳定时可适当运动,有利于体力恢复。
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