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物等注入人体特定位置的操作
注射药物,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效果
一般安全性较高,如果对某些药物过敏,可有过敏等风险
适用于造影检查、用药治疗及预防接种等
定义
在无菌条件下,将药物、生物制品等注入皮内、皮下、肌肉、血管等特定位置的医疗操作方式。
属于临床最常用的医疗操作之一,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以及腔内注射等多种操作。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注射给药,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功能,几乎覆盖所有可以用药的疾病。
治疗效果
疾病诊断:通过注射某些造影剂,辅助进行检查,可实现对某些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断,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
疾病治疗
注射给药相对于口服给药的方式,能更快速达到体内,从而可以取得较快的疗效。
需要输注血液制品时,也需要注射,从而快速改善贫血,纠正休克。
在患者意识不清醒尤其休克时,患者无法口服给药,可以通过注射给药,以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
某些药物由于可能会被消化酶消化(如
胰岛素)、口服与注射作用不一(如
硫酸镁)等原因,必须经过注射给药。
疾病预防:主要运用在破伤风、
狂犬病等疾病疫苗或菌苗的接种。另外,为了防止出现药物过敏,某些抗生素的皮试也是通过注射完成。
安全性
注射是临床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技术相对成熟。
注射的药品、生物制品存在造成过敏、药品过量、溶血等风险,但严格遵守管理规范,大多数可避免。
注射前需要先进行穿刺操作,若未能遵照无菌操作规范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穿刺失败、出血甚至感染等。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注射作为最基本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治疗难度并不高。但部分注射因为部位特殊、患者病情复杂、药品种类对人体造成影响等原因,存在一定风险。
注射有相关的操作要求,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是注射治疗能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注射的费用包括无菌换药包、穿刺用品、注射药物、创面敷料等,价格从100到1000元不等。
此外,患者个人医保政策、就诊医院等不同,各类费用所能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具备相应资质的各级医院的各个科室均可开展注射操作。
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均可开展。某些药物由于存在过敏、不良反应等风险(如疫苗、抗生素等),门诊患者注射后应留院观察半个小时以上。
适宜情况
注射可分为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体腔内注射等,分别适宜如下情况。
皮下注射
常应用于疫苗和菌苗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以及某些药物(如
肾上腺素)的使用。
皮内注射
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如卡介苗、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等)以及局部麻醉。
肌内注射
用于不宜或者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
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加迅速起效的药物。
注射刺激较强或者药量较大的药物。
静脉注射
适用于绝大多数药物。
用于需要更快起效且可静脉注射的药物:静脉注射给药比其他口服给药或肌内注射给药的方式,更快速达到体内,从而可以取得较快的疗效。
可将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
还可以用于注射造影剂,辅助造影检查。
动脉注射
急需治疗的情况:将某种较浓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
肿瘤的目的。
体腔内注射
用于需要在体腔内给药的。
常用的有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不宜情况
对于注射药物或物质过敏者,不可进行该药物的注射操作。
注射的药物需经肝或肾代谢,患者若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则不可进行该药物的注射。
患者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如
血友病,注射前的穿刺可能会造成严重出血。
严重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者。
患者无法进行配合,如患者患有精神异常,不能主动配合、吸气、憋气,则无法进行穿刺及注射。
注射部位有感染病灶,穿刺和注射可能造成炎症扩散。
患者患有严重的
心功能不全,由于穿刺及注射时可能导致心情紧张等因素,可能会对严重冠心病、严重心功能不全产生影响。
部分注射前的穿刺需要注射局麻药,患者若对局麻药过敏,则无法进行注射。
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如操作者的准备、物品及药品的准备。
患者一般需要准备项目并不多,了解可能要进行的操作,有一定心理准备,穿着宽松衣服即可。
在注射前需要告知操作者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如果有过敏史、身体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治疗前检查
治疗前一般会根据原发疾病,针对性检查。
治疗前准备
操作者准备
操作者必须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净双手。
操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注射部位了解充分,对于注射过程有一定规划。
操作者会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注射的大概过程及意义,取得患者配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部分注射可能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注射造影剂)。
物品准备
在治疗车上按无菌要求及具体需求准备换药碗、酒精棉球、盐水棉球、无菌敷料、穿刺包、注射药物等。
患者准备
患者应充分了解穿刺及注射的大概操作过程及目的,从而做到积极配合。
注射过程中,患者取身体舒适且穿刺、注射部位暴露较好的体位。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注射时应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以便于暴露穿刺部位。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不用麻醉。
椎管内、胸腔、腹腔等体腔内注射需要
局部麻醉(局麻)。
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根据疾病、诊断及治疗目的不同而不同。
皮下注射部位主要有上臂三角肌的下缘部位、上臂外侧、背部、腹部以及大腿外侧部位等。
皮内注射的部位主要是手臂下段、上臂三角肌的下缘部位以及局部麻醉处的皮肤等。
肌内注射的部位主要是臀部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上臂三角肌等部位。
静脉注射的部位通常在手背、足背、上肢肘窝、头部等部位。
治疗过程
注射过程中,患者通常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摆出能暴露穿刺位置且舒适的体位,而
意识障碍患者需要家属或其他医护人员协助摆放体位,随后进行穿刺及注射操作。
注射过程决定于患者个人情况、注射的位置及注射目的等,下面以常见的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为例,介绍注射过程。
静脉注射
操作者注射前,会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选择合适的静脉为穿刺部位,扎止血带,消毒局部皮肤,进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证明针头已经进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走行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固定针头。将已配好的药物缓慢注入血管中。
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至不再出血。
肌内注射
操作者注射前,会选择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臀大肌,上臂三角肌等。
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使注射部位的肌肉放松。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2.5~3cm。回抽针栓确定无回血后,将药液推入肌肉组织中。
拔出针头,用无菌棉棒按压注射部位1~2分钟。
治疗感受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无需麻醉,一般在穿刺针刺入皮肤时会有刺痛但可忍受,一般不会有较明显的痛苦感受。
体腔内注射,在穿刺注射局麻药时,针刺入皮肤会有刺痛但可忍受,随着麻药注入会有肿胀感。
在后续的注射过程中,患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若是疼痛无法忍受,需及时告诉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切勿自行活动,防止出现不必要损害。
局麻药失效后,患者可能会有较明显疼痛,一般使用镇痛药物后,症状可明显减轻。
治疗时间
注射过程大约需要5~30分钟,整体时间一般包含消毒、麻醉、穿刺、注射。个别较复杂的注射,可能需要30分钟以上。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注射完成后,保护好伤口及敷料,若是出现伤口或敷料的污染,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敷料,防止出现伤口的感染。
如果患者穿刺点出现渗血,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加压止血或者是缝合止血。
在规定的观察时间结束后,需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这样做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穿刺点愈合。
监测与检查
穿刺点在完全愈合前,都需要持续关注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
由于某些药物存在过敏、不良反应等可能,需关注个人身体有无头晕、呼吸困难、全身瘙痒等情况。
饮食营养
具体的进食时机与疾病有关,除为明确诊断疾病所需注射造影剂前建议空腹外,其他药物的注射一般并不要求禁食。
造影剂注射完成,应多喝水,增加排尿,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恢复进食后,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的搭配需科学。
应做到戒烟、戒酒。
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奶等,可有助于疾病恢复。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
并发症及应对
过敏
患者若对注射药物成分存在过敏情况,可出现皮肤瘙痒、
皮疹等。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表现。
若引起休克等更为严重的情况,患者可以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
意识障碍、昏迷、少尿等。
如果患者过敏症状较重,需要使用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气管切开。
血肿
常由于注射结束后未能有效按压止血,导致血液渗出,在皮下形成血肿。
可采取早期冰敷,随后热敷的方式消肿,促进渗出血液的吸收,并且穿刺部位应避免沾水。
继发感染
由于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未规律消毒换药、深部感染继发而来等原因,可导致穿刺口周围出现继发感染。
伤口及周围可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有流脓,甚至引起全身症状。
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出现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取局部分泌物进行药敏实验,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必要时,需行局部清创引流术。
恢复过程
疼痛情况
注射对人体创伤较小,一般结束后并无明显疼痛感。
换药
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无需换药。但应注意一般24小时以内不可沾水。
瘢痕情况
注射过程中,操作者一般会用一根很细小的穿刺针,刺入患者身体内部后,再缓慢进行注射。
整个过程创伤较小,并不会留下疤痕。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存在细菌感染的,通常会使用抗生素(如
头孢克肟、莫西沙星),目的是抗感染。
此外,疼痛影响个人生活的,还可能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胶囊)。
后续用药需根据个人病情决定,具体遵医嘱即可。
复查
复查前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携带既往住院资料和门诊病历。医生根据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如果穿刺口附近有持续的红肿、胀痛,并且症状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日常生活
注射后24小时以内避免沾水。
如果穿刺口附近有局部明显红肿、发烫、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及帮助消化。
养成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科学吃早餐。
减少久坐,不要熬夜。
清淡饮食,减少肥腻食物摄入,多饮水,多排尿。
如需接受穿刺、注射等医疗操作,要到正规医院进行,避免医源性损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