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于患部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能起到改善体质、缓解病痛、防治疾病的效果
中药熏蒸过程中可能出现晕蒸、皮肤过敏、烫伤等不良反应
熏蒸前后要适量饮水,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定义
中药熏蒸疗法是熏法和蒸法的统称,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于患部,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起到改善体质、缓解病痛、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包括烟气熏及蒸汽熏。
依据熏蒸方式的不同,可将中药熏蒸疗法分为熏法和蒸法。
熏法
将所选中药,或研粗末,放在火盆、火桶或其他容器中;或用纸片,将药末摊于纸上并卷成柱状,利用点燃后产生的烟雾,对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反复烟熏,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蒸法
利用所选中药,加清水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蒸全身或身体某一特定部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中药熏蒸疗法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当中,适宜于
肩袖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湿疹、类风湿关节炎、痔疮术后等。
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通过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药熏蒸疗法应用于妇产科疾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速产后恢复和泌乳。
中药熏蒸疗法应用于免疫系统疾病,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中药熏蒸疗法在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有不错疗效,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中药熏蒸疗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性较高。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晕蒸,或局部皮肤烫伤而出现皮肤红肿、水泡、脱皮,皮肤过敏等,总体风险较小。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中药熏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是一种安全自然经济的疗法,可在正规医疗场所由专业医生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中药熏蒸疗法的费用受所用材料、所治疾病、挂号科室、操作医生职称、医院等级、耗材种类、熏蒸部位等因素影响,费用会有所差别,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以及门诊与住院报销的比例也不同,均会导致治疗费用存在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各级中医院的多个科室均可做这项治疗,西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也能进行操作。
中药熏蒸有对应的适宜情况和不宜情况,操作前需确认清楚,具体如下。
适宜情况
运动系统疾病:
肩袖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骨折等。
神经系统疾病:顽固性面瘫、中风、眩晕、失眠等。
皮肤疾病:面部皮炎、慢性湿疹、痤疮、
银屑病、荨麻疹、牛皮癣、
干燥综合征、
硬皮病等。
妇产科疾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后缺乳、霉菌性阴道炎、
盆腔炎、痛经、更年期等。
五官科疾病:干眼症、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单眼
翼状胬肉、玻璃体浑浊、视疲劳、
睑腺炎、睑板囊肿等。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瘙痒等。
肛肠科疾病:痔疮术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等。
不宜情况
重度
精神疾病、癫痫及抽搐等处于发作期,神经官能症、癔症等神经功能紊乱及不能合作的人。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严重心血管疾病(频发心绞痛、严重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有肝、肾、肺、脑及造血系统严重病变、
生命体征不平稳的人,卧床不起及神志不清的人。
妇女妊娠期和月经期。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以及过度疲劳的人。
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的情况以及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内热炽盛等证型的人。
皮肤有
血管瘤、不明原因肿块及局部水泡等严重皮肤病的人,皮肤破溃或已化脓,皮肤中药过敏、
接触性皮炎,急性
软组织损伤的人。
中药熏蒸治疗前需了解相应的检查以及治疗前准备,具体如下。
治疗前检查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项临床上较常规使用的外治法,治疗前一般不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但如果怀疑患者可能有某些不宜进行中药熏蒸疗法的疾病时,应进行相应的检查排除后,再进行中药熏蒸。
对于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治疗前准备
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
施术者在中药熏蒸操作前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并对受术者进行心理与身体状况评估,明确其是否符合中药熏蒸要求,排除中药熏蒸疗法的禁忌证,勿在患者过饥或者过饱、不能配合等情况下操作。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比如中药,可能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施术前准备
环境要求
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安全,室内要有空气流通装置(单纯消毒及香熏养生除外)排出烟雾,保持空气流通;室温24~27摄氏度,湿度60%~70%为宜。
体位选择
熏法可选择坐位或卧位,根据舒适要求调整坐凳或烟熏凳、烟熏床的高矮,尽量暴露施术部位。
使用局部蒸法,可选择坐位或卧位,根据舒适要求调整坐凳、蒸汽箱、熏蒸床、熏蒸机、熏蒸仪的高矮,尽量暴露施术部位,应用全身蒸法时应露出头面部。
部位选择
头面(除眼部外)、躯干及四肢为建议熏法适宜部位,眼部不适宜熏法施术;全身熏法仅限于养生香熏疗法;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
全身、头面、眼部、躯干及四肢为建议蒸法适宜部位,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
消毒
熏蒸室治疗结束后空气净化首选自然通风,不良宜采用机械通风。
接触过的物体表面,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
使用过的医用织物一用一更换,施术者操作前后做手部卫生。
药物
根据病情辨证处方,准备好所选用的药材,检查药材有无变质、发霉、潮湿。
器械选择
施术者可根据不同症状及部位选择器械。器械熏法可以选择烟熏凳、烟熏床、烟熏箱等。
器械蒸法可以选择蒸汽床、蒸汽箱、蒸汽仪、蒸汽桶、蒸汽舱等。如烟熏臀部、会阴区及肛门部可以选择烟熏凳;躯干或四肢部蒸法可以选择蒸汽床等。
病情告知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情况,以及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如有任何疑问及时询问,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操作不当发生烫伤等意外事故。
医生可能会通过举例进行充分解释,使患者了解中药熏蒸疗法的意义及疗效,以便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
医生会提前告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如熏蒸治疗期间注意避风寒,禁用冷水洗浴,忌食生冷之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
中药熏蒸治疗过程中,涉及治疗时间、治疗操作过程,具体介绍如下。
施术过程
熏法
人工熏法:将药物放在火盆或火桶等容器中,或用纸片将药末摊在纸上并卷成柱状,点燃药物后产生烟雾,对准患部进行烟熏,药物应与人体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或以舒适耐受为度。
器械熏法:利用放在烟熏箱等器械内点燃的药物而产生的烟雾,对施术部位进行烟熏,药物应与人体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或以舒适耐受为度。
养生香熏法:将所选熏香点燃后,置于室内,使有效成分均衡释放到空气中。
烟熏消毒:将需消毒房间的门窗关闭,人员避免进入室内。再将药物点火燃烧或将所选药物加工成熏香片,通过电热散香的方式,放在烟熏室内。
蒸法
人工蒸法:先把配伍中药加2500毫升冷水浸泡1小时,再将中药用大锅加水煎煮,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煎好药物后,用干净纱布过滤后倒入蒸汽盆等相应容器中,兑入适量的热水,利用蒸汽蒸相应部位。
如全身蒸法者应将煎煮过滤后的药液倒入较大的蒸汽桶等容器中,露出头面部,进行蒸汽治疗。
器械蒸法:将中药饮片或加工过的中药饮片按要求放入蒸汽箱等器械中加热,利用蒸汽对身体进行蒸疗。如全身蒸疗时,应露出头面部,关上(舱)门,开定时器,即有温热的药蒸汽喷出,并均匀舒适地冲击全身。
配合治疗
在中药熏蒸的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配合一些其他治疗方式,如针刺、艾灸治疗等。
文献记载,针刺、艾灸、中药熏蒸作为中医特色外治法,联合使用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可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液循环。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可缩短治疗疗程,促进面肌功能恢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
施术后处理
中药蒸汽浴熏蒸结束后,应当缓慢坐起,再离开蒸汽设备,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熏蒸后,不宜立即冲洗,应擦拭干净熏蒸部位,并保持药效。若皮肤因蒸疗有疼痛感而无破损者,擦拭时应注意,不能用力,以防破损皮肤。
熏蒸结束后,皮肤通常会发红,属正常反应,无需处理。如出现过敏症状,或有热烫而致皮肤红肿、破损者等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
器械熏蒸法结束后,关掉熏蒸器械的电源,将熏蒸器械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治疗时间
施术温度
施术温度因人而异,在推荐区间内以舒适为原则。过热或剧痛时,应调整施术部位与烟熏物、蒸汽间的距离;有温度调控装置的,应控制在33~42摄氏度。不同部位适宜的体表温度具体如下:
头面部(除眼部外):熏法为34~38摄氏度;蒸法为37~41摄氏度。
眼部:蒸法为33~38摄氏度。
躯干及四肢:熏法为37~41摄氏度;35~42摄氏度。
全身(除头部外):蒸法为37~43摄氏度。
施术时间
施术时间因人而异,时间一般在15~35分钟,烟熏消毒法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不同部位适宜的熏蒸时间具体如下:
头面部(除眼部外):熏法为15~25分钟;蒸法为15~35分钟。
眼部:蒸法为15~25分钟。
躯干及四肢:熏法为26~35分钟;蒸法为26~35分钟;
全身(除头部外):蒸法为26~35分钟。
治疗疗程
中药熏蒸疗法的疗程应依据病症辨证确定。一般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2~4周为一个疗程。
中药熏蒸治疗后,需关注相应的护理、恢复过程、后续治疗、日常生活等,具体介绍如下。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熏蒸结束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禁用冷水洗浴,以免加重症状。
老人、儿童患者治疗时应另有专人陪护在旁。
监测与检查
中药熏蒸治疗后,一般无特殊监测与检查。
其他注意事项
熏蒸前排空大小便,熏蒸前后要适量饮水,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熏蒸过程中,若受术者出现头晕不适、大汗淋漓,甚至晕蒸,应立即停止熏蒸,卧床休息。
皮肤温度感应迟缓、局部麻木无知觉、精神反应迟钝及运动功能障碍者,慎用此疗法。
饱食、饥饿及饮酒后,大量出汗、过度劳累或精神极度紧张时,新产后、体弱者、儿童与青少年,慎用此疗法。
熏蒸器内温度应控制在49摄氏度以内,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熏蒸过程中应根据受术者对温度的耐受程度随时进行调节,密切观察其反应。
熏蒸操作温度宜从低到高,以耐受为度,防止烫伤等。
如熏蒸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蒸,及时就医。
对熏蒸所用药物过敏者,则应停止熏蒸,严重者及时就医。
体质虚弱者熏蒸时要有专人陪护,避免烫伤、着凉、发生意外。
饮食营养
忌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疾病康复,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这样有助于膳食营养的补充。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人体所需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晕蒸
临床表现:受术者在接受熏蒸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重者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足冷过肘膝、脉微欲绝。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熏蒸,将受术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安静平卧,注意保暖,给予温开水或糖水(糖尿病者慎用);重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必要时采用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中药熏蒸前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指导,克服恐惧感。
对于初次就诊或有晕厥史的患者,应选取适宜体位,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受术者的耐受程度,调节温度及时间。
饥饿、过饱、劳累、醉酒及极度紧张时,不宜进行熏蒸。
中药熏蒸过程中,老年人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全程陪同,随时观察受术者的神色,询问其感觉,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晕厥先兆,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烫伤
临床表现:受术者在接受中药熏蒸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水泡、脱皮等现象,严重者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处理方法:烫伤出现后,马上停止治疗,并在烫伤处涂抹烫伤药。若水泡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严重者应立即请烧伤科会诊治疗。
预防措施:初次就诊时,施术者应询问受术者有无感觉神经障碍或皮肤敏感等症状,调控温度时缓慢升温,观察受术者的耐受程度,确定熏蒸的温度与时间,以预防烫伤。
施术者随时观察并记录受术者皮肤的情况,发现皮肤红肿,立即停止中药熏蒸治疗。
皮肤过敏
临床症状:中药熏蒸结束后,皮肤出现点状、片状发红,瘙痒,或出现
皮疹。
处理方法:出现过敏现象,马上停止熏蒸,严重时请皮肤科会诊。
预防措施:施术前询问受术者是否属过敏体质,是否外用中药过敏。
恢复过程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项临床上较常规的治疗项目,如未出现烫伤、皮肤过敏等,治疗结束适当休息后即可正常活动,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
后续治疗
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后,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每日可进行一次治疗,需结合个人病情、施术部位的恢复情况决定,也可以配伍中药内服、外用等多种治疗方法,具体请遵照医嘱执行。
日常生活
中药熏蒸后注意避风寒,防止邪气入侵。
中药熏蒸后应避免熬夜,规律作息,可以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局部轻微过敏、烫伤一般可耐受,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局部一般不留有
色素沉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