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少数为革兰阳性菌,主要是粪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2.细菌致病力
细菌表面的抗原成分、细菌对尿路器官黏膜的黏附能力等均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3.感染途径
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播散和淋巴感染。
4.宿主因素
尿路结构及功能异常、医源性因素、机体免疫力下降、妊娠、遗传因素等均是宿主易感原因。
主要为
下尿路感染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
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并有异味,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可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2.肾盂肾炎
育龄女性最多见,通常起病急,可有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症状,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等下尿路感染症状,部分患者下尿路感染症状不明显,查体可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
肾区叩击痛。
3.无症状性细菌尿
出现细菌尿但无相应症状,细菌尿可持续存在或消失与存在交替,可长期无症状。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白细胞增多对细菌性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可有血尿或镜下血尿,部分
肾盂肾炎患者可有白细胞管型或上皮细胞管型。
(2)尿细菌学检查:阳性可确诊,但是需注意应选择清洁中段尿、导尿或穿刺的尿液,避免污染。
(3)亚硝酸盐试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快速诊断,但阳性率低,故常作为细菌尿的过筛检查,阳性对确认大肠埃希菌而非革兰阳性细菌或假单胞菌属所致的尿路感染具有临床意义。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因其无损伤性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以及
尿路梗阻情况,并可在膀胱充盈时,观察肾盂,肾盏及上、下段
输尿管扩张情况,对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X线检查:了解肾脏钙化情况,可见不透光的结石,检查前需做肠道清洁准备。
3.造影检查
(1)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目前仍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手段。但须注意:①对
下尿路感染患者行此检查,有可能造成上行感染;②尿路无畸形的患者,尤其在肾盂肾炎的急性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和
肾盂积水,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2)
静脉肾盂造影:可观察肾脏大小、肾盏的形态以及不规则肾盂和皮质的轮廓,同时能显示肾内
瘢痕。需注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浓缩功能和排泄造影剂能力受损,可影响检测效果。
患者有典型
下尿路感染表现,可伴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
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为细菌性尿路感染,结合影像学检查和造影检查可进一步判断解剖及功能异常。
1.肾结核
以血尿为主,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更加明显,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
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的影像特征。
2.慢性肾炎
肾炎患者有血尿、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应仔细鉴别。
3.全身感染性疾病
全身症状突出而膀胱刺激征不明显的尿路感染易被误诊为全身感染性疾病,应详细询问病史(有无糖尿病、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疾病等),及时做尿常规、
血培养及中段尿培养进行鉴别。
4.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应与前列腺炎相鉴别,前列腺炎可有尿频、尿急和尿痛,尿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和红细胞,二者易混淆,一般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前列腺液和B超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清除潜在感染源、控制易发因素并预防远期并发症。
1.一般治疗
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鼓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2.药物治疗
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尽量选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对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尽量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尿沉渣查找细菌,尽可能明确感染菌株类型,以便选用有效抗生素;临床如无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做参考而治疗必须开始时,可根据尿路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特点,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对初发尿路感染者。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可不予治疗。
早期预防上行感染,多饮水,定时排尿;女性妊娠、月经、产褥期等应避免感染;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细菌性尿路感染,应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并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