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更多功能

细菌性痢疾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
典型表现为怕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等
由志贺菌属细菌(痢疾杆菌)感染引起
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不同,可采取一般治疗、抗菌治疗、对症治疗等措施
定义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志贺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病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特指人体感染志贺菌属细菌所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管理传染病。
志贺菌属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可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4群,这4群都能产生内毒素,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志贺菌属细菌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强的是宋内志贺菌,其次是福氏志贺菌,最弱的是痢疾志贺菌。我国常见的病原菌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
志贺菌属细菌在日光照射下30分钟、加热至60℃ 10分钟或100℃ 1分钟即死亡,但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存数周,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
分类和分型
根据起病缓急、临床表现、病程等,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细菌性痢疾两大类。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较急,突然发病,而后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但及时治疗病程较短。
急性普通型(典型)
有怕冷、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等典型症状。
急性轻型(非典型)
症状较急性普通型轻,不典型。
急性中毒型
起病急,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救治。
急性中毒型可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
慢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症状反复出现,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病程在2个月以上。
发病情况
不同地区、季节、年龄,发病情况不同,主要取决于水源、粪便、垃圾管理、卫生条件、人体抵抗力等因素。
地区分布
细菌性痢疾,各个地区均可发生,一般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发病较多,并常有流行。
季节分布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
我国发病一般从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
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及老年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