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

更多功能

吸收不良综合征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小肠营养成分消化、吸收或转运障碍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腹泻、油状粪便、腹痛、腹胀等
主要由小肠黏膜病变、药物、全身性疾病等引起
主要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定义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小肠营养成分吸收不足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可出现脂肪、蛋白质、糖类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障碍,又称脂肪泻
吸收不良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粪便稀薄而量多、油状粪便,伴有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
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原发性小肠功能障碍造成的脂肪吸收不良,常见于小肠绒毛、小肠黏膜异常等原因。
包括乳糜泻和热带口炎性乳糜泻等。
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常继发于胃、胰腺、胆囊等部位的消化系统疾病,也可继发于肿瘤、炎症等,造成脂肪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
胰腺疾病、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胆道梗阻胆汁性肝硬化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小肠黏膜病变、假性小肠梗阻、淋巴发育不良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