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经络腧穴部位,用针刺法或灸法来防治疾病的疗法
疾病发作、病情加重前或病后恢复期间均可使用此疗法
针灸对于功能性疾病以及某些特定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穴位禁用;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
定义
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人体的经络腧穴部位,用针刺法或灸法来防治疾病的疗法。
针刺法是将针灸针通过不同角度刺入特定穴位,并使用针刺手法,使人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灸法是将施灸器具点燃后,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上方熏烤或灼烧,产生温热性刺激。二者常配合使用,在疾病发作、病情加重前或病后恢复期间均可实施。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
针灸是凭借其刺激作用,激发机体自卫自治的能力。针刺法治病的起效速度比灸法快,但是灸法比针刺法的疗效持久。
一般来说,针灸疗效与外部的环境季节、工具的选择因素和内部的年龄、体质,或与新病久病等因素相关。比如周围性面神经炎在天气转暖的季节发病时,采用针灸的疗效好;若在天冷的季节发病则疗效相对较差。
机体虚弱时多用灸法,可以补虚扶正;机体处于邪闭、实热状态时,常采用
三棱针
放血疗法,可以祛邪泻实;对于久治不愈的寒证多用火针等。小儿、青壮年气血旺盛,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老人及久病体虚的人气血相对不足,对针灸的敏感性差,所以疗效相对较差。
针灸对于功能性疾病以及改善某些特定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
带状疱疹、
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肩周炎、颈椎病、睡眠障碍、痤疮(囊肿型)、
慢性荨麻疹、
神经性皮炎(局限性)等,或者单一症状,如疼痛、瘙痒等。
安全性
针灸作用安全,引起的不良反应小,可能会出现如进针时疼痛、偶尔出现晕针现象等。至于针灸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主要由操作不当引起,通过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可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不可自行针灸操作。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针灸的治疗疾病的难度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机体状态、手法操作、腧穴的特异性、针灸用具的选择、治疗时间等因素。通常情况下,新病、轻病的治疗难度较小,久病、重病的治疗难度较大。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针灸的费用通常在100~300元,包括针刺用具、施灸材料、现代针灸仪器的使用费用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治疗部位、治疗次数、穴位数量的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一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可以做针灸治疗,可以到针灸科、中医科等科室就诊。
适宜情况
针刺法适应证
现代医家将针刺的适应证按照临床病谱分为4级,共414个优势疾病。以下列举常见且预后较好的适应证。
类型 | 适用病证 |
---|
神经内科 | 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等 |
呼吸科 | 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
消化科 | 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等 |
心内科 |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
骨科 | 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等 |
五官科 | 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等 |
皮肤科 | 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
内分泌科 | 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灸法适应证
灸法主要适用于寒证、虚证、阴证以及防病保健,如各科中凡是属于阳气虚弱的沉寒痼冷等证。
类型 | 适用病证 |
---|
内科 | 神经衰弱、慢性腹泻、感冒、低血压、失眠、健忘、慢性肾炎、水肿、膈肌痉挛等 |
外科 | 颈椎病、肩周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
妇产科 | 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外阴瘙痒、不孕症、性冷淡、子宫脱垂、闭经等 |
儿科 | 小儿厌食症、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夜啼症、小儿遗尿症等 |
五官科 | 耳鸣、耳聋、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
不宜情况
针刺法禁忌证
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恶性皮肤病、
血友病、
败血症、失血或过敏性休克、
急性腹膜炎、
坏疽、恶性热性病的患者,一般不宜接受针刺治疗,即使在必须用针灸治疗的情况下,也只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接受针刺。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尽量选用卧位接受治疗。
女性怀孕3个月时,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若怀孕3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能引起子宫收缩,在怀孕期应禁刺。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不是为了治疗月经不调,那么在月经期间不应接受针刺治疗。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穴位不宜接受针刺。
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接受针刺治疗。
皮肤有感染、溃疡、
瘢痕或
肿瘤的部位,不宜接受针刺治疗。
灸法禁忌证
凡是患有实热证、阴虚发热及阴虚阳亢疾病的患者,一般不适宜接受灸法治疗。
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都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以及一些具有明显催产作用的穴位不宜施灸。
患者在空腹、过饥、过饱、醉酒、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不宜接受灸法治疗。
长期卧床的患者,腰、背、骶部血液循环较差,因而这些部位一般不宜施灸,以免引起褥疮。
糖尿病的患者,很容易并发皮肤感染,因此不宜采用化脓灸。
医生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医生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再运用经络理论,根据患者的各种症状辨别其病变经络与脏腑的归属,最终选择相应的经络腧穴、刺灸法进行治疗。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般不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病史进行针对性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必要时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刺灸法操作的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影像学检查
一般不进行特殊的影像学检查,如果需用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科疾病,必要时需拍摄受损部位的X线片,情况复杂时可能需要拍摄CT、磁共振成像(MRI),目的是明确损伤的类型,有助于确定有效的针灸疗法。
其他检查
一般不进行特殊的其他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如有需要会在治疗前做
心电图、
肺功能检查等,用来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针灸疗法,以排除针灸的禁忌证。
治疗前准备
配合医生的问诊
在针灸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主要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如询问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和主要症状、询问患者患病后至此次就诊前所接受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询问患者过去患病或手术的情况等。
注意,患者在就诊时不要刻意隐瞒曾经被医生诊断或怀疑的其他疾病,以便医生做好治疗前的准备,精准治疗,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针灸禁忌等。
饮食准备
在针灸治疗前,患者需要合理清淡饮食以确保身体的营养,不能空腹、过饱或喝醉酒。
衣着配饰要求
针灸前需遵医嘱充分暴露四肢、前胸后背等处的体表穴位,患者可在就诊时穿着宽松的衣服,或者另带一套宽松的棉质衣服在针灸前换上即可。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通常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不用进行止痛或麻醉。
施术部位准备
依据具体病证和医生的针灸处方而定。
操作规程
针刺法
医生备齐针刺用具,携至床旁,跟患者做好解释,患者需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
医生会嘱咐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协助患者暴露针刺部位。
医生确定好穴位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针刺穴位、医生双手均需消毒,医生选取合适的针刺用具,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
医生选择相应的进针方法。进针后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穴位和针刺目的等情况行针。
治疗结束后起针。一般用干净棉球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迅速拔出,随即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灸法
在明确疾病后,选择施灸穴位,确定施灸方法(直接灸、间接灸)及施灸时间。
准备好操作用具,包括打火机、灸盒、切好的姜片等。
根据不同的施灸部位,医生嘱咐患者卧位或者坐位。
医生检查器具,患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皮肤。如果是间接灸,需将姜片、
附子饼、盐等隔离物先放置在施灸的穴位上,再放置艾炷。
开始施灸。施灸过程中检查施灸材料和温灸盒的安全,如观察艾条燃烧后的灰是否松动掉落、温灸盒内的温度是否过高等,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烫伤。
施灸结束,将施灸器具远离患者,并熄灭未燃烧完的部分,避免引起火灾。
治疗感受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针刺得气后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或向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患者在被施灸的过程中局部有温热感。
治疗时间
针灸的治疗时间会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刺灸法等有所变化,如疗寒性、慢性病证的患者留针时间长,热性、急性病证的患者留针时间短。
如不留针治疗,针刺完略施行针刺手法后即可出针;如果留针或施灸,通常需要20~30分钟。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针刺过程中不要随意变动体位。如治疗时出现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出冷汗等),拔针时发现断针等现象,应服从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施灸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时,小水疱(无明显积液)无需处理,大水疱医生会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并用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针刺或施灸后,患者切忌吹风或受寒,宜保暖,穿好衣服,检查是否有衣物遗落。
化脓灸可能会因为施灸不当,导致局部烫伤产生灸疮,这时患者一定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监测与检查
如果病情较严重,必要时医生会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以观察有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医生会根据疾病情况,嘱咐患者做相应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饮食营养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保证营养均衡。
戒酒。
恢复过程
针灸后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等针感遗留反应或起针后的局部肿痛,一般需要数小时至两天的时间可自行缓解。
患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热敷或局部按摩,帮助机体恢复。如果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局部
无菌性炎症、水肿、神经根压迫的症状明显,则在针灸后不能进行局部热敷或按摩,否则易加重水肿或疼痛。
后续治疗
需较长时间治疗的疾病,根据病情的性质、轻重去拟定疗程,或半个月为1个疗程,或1个月为1个疗程,或3个月为1个疗程不等。
在临床上,一般情况下以治疗7~14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后可以休息3~5天,观察治疗效果再决定后续治疗计划,然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直到疾病痊愈为止。
此外,还可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服用相应的方剂、中成药等巩固疗效。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注意保暖,不要受寒或吹冷风。
生活作息宜规律,均衡饮食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