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根据伤病的特点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运动治疗在恢复、重建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物理治疗的主体,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疗法与一般体育活动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与疾病特点,选用适当的功能活动与运动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以达到促进身心功能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运动疗法通过功能锻炼达到功能康复。运动疗法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涵盖: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步态训练技术、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
1.骨伤科疾病
骨折术后、
软组织损伤、关节病变、脱位和损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颈椎病、手外伤后、
腰腿痛、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脊柱炎、截肢术后、断肢再植术后等。
2.内科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修补术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神经科疾病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脑栓塞等)后遗症,
脊髓损伤、
帕金森病、
周围神经损伤等。
4.其他
小儿脑性瘫痪等。
1.绝对禁忌证
生命体征不平稳;存在严重并发症如
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新发深静脉血栓、
压疮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且未愈合;
病理性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2.相对禁忌证
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或高血压,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
1型糖尿病等。
常用的训练技术:
1.关节活动技术
(1)主动运动 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
(2)主动助力运动 在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这种运动常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常用悬吊练习、滑轮练习和器械练习。
(3)被动运动 患者自身或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关节运动,以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2.软组织牵伸技术
牵伸是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牵伸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伸分为手法牵伸、器械牵伸和自我牵伸。临床上主要用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等。
3.肌力训练技术
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由治疗师施加阻力或患者利用自身重力提供阻力的动态或静态主动抗阻训练。根据肌肉的收缩方式和抗阻形式可以分为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临床上主要用于肌力较弱(4级或更低)患者的训练。
4.步行训练技术
包括步行前训练和步行训练两种。前者是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后者是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行能力的练习。
5.神经发育疗法
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
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该技术均以神经系统作为重点的治疗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6.运动再学习疗法
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它以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强调患者主观参与,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
7.有氧训练
有氧训练是以增加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训练。也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健身方法。此种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运动方式对技巧的要求不高,易于推行,其运动方式有步行、健身操、游泳、自行车、原地跑、登楼梯、跳绳等。人体生理负荷量是由锻炼的强度、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等决定的,而人体可以自监自控训练,因而安全有效。一般采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训练,对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可提高负荷量,增加携氧能力,并且对改善机体有氧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进程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