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检查

更多功能

耳内镜检查
概述 检查流程 结果解读
利用各型耳内镜对外耳、中耳结构进行观察的方法
辅助诊断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的部分疾病
有可能导致疼痛、出血、鼓膜穿孔、感染、中耳胆脂瘤等并发症
包括耳内镜、可屈性纤维耳内镜
定义
内镜检查是借助耳内镜,配备电视监视系统和照相设备,对外耳道、鼓膜、鼓室的深在结构,进行抵近观察,从而获得耳内的深部隐窝和细微病变的特征,可弥补耳镜或显微镜检查的缺陷。
将耳内镜从外耳道外口顺利置入耳内后,可以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和鼓膜形态。观察鼓室病变时,需在鼓膜表面麻醉后切开一小孔,或通过已形成的鼓膜穿孔,将耳内镜伸入鼓室检查。在鼓膜穿孔时可以直接观察咽鼓管鼓口、听骨链、鼓峡。
分类
硬性耳内镜检查
硬性耳内镜是一种体积小,光度强、视野开阔的柱状镜,是望远型观察设备,因镜身为硬管状而得名。
由冷光源提供照明,配备电视监视系统和照相设备,以利于更为细致的观察额镜和电耳镜检查无法满意发现的耳内病变。
镜身长6cm或11cm。分0°、30°、45°和70°等各种角度。直径为1.9mm、2.7mm或4.0mm。直径1.9mm者可通过鼓膜穿孔(或鼓膜切口),观察鼓室内各种结构,2.7mm或4.0mm者则可用于中耳乳突手术中。
可屈性纤维耳内镜检查
可屈性纤维耳内镜直径为3.2mm和2.7mm,它和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一样,具有柔软、可适当弯曲、照明好等优点。
使用此型耳内镜检查,可观察一般电耳镜不易观察的外耳道深部、鼓膜及鼓室的病变,尤其适用于小儿等难以配合检查的患者。
检查目的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以对外耳道、中耳的部分解剖结构、功能及病变,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估,还可以借助耳内镜配套的器械进行病变清理,异物取出、活检等相关操作。
外耳道、鼓膜、中耳疾病筛查: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部疼痛、异物感、闷堵或膨胀感、出血、听力下降、流水和流脓、耳鸣等症状,需明确或排除耳内可能存在的病变。
外耳道、鼓膜、中耳疾病诊断:对外耳道、鼓膜、中耳及内耳可视区域进行仔细观察,帮助医生明确异物、损伤、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以及了解疾病的程度,指导针对性治疗。
病变部位及范围判定:在耳内镜抵近观察耳内病变过程中,可通过狭窄的外耳道及病变造成的狭窄区域,观察到耳道深部、鼓膜表面全貌,以及鼓室内视野下的区域,对病变部位和范围可有更为细致和准确的了解。
功能及结构评估:通过对外耳道及鼓膜结构特点的观察,可对其生理功能和疾病类型作出形态方面的评价。鼓膜的内陷或膨隆状态,也可侧面反映出中耳腔的疾病特征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功能。
内镜下操作及治疗:在针对外耳道、中耳病变,进行外科手术和操作中,耳内镜检查可发挥独特的辅助作用,如中耳和颞骨的微创外手术。
治疗后随访:对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复查及随访。
适用人群
耳内镜检查常规适用于怀疑外耳道、中耳病变的绝大部分人群。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证
耳内镜检查需要通过外耳道进入耳内检查,所以外耳道闭锁和严重的外耳道狭窄、不能置入镜管者,为此检查的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证
当受检者有精神、意识或心理障碍不能配合时,不宜强行操作,可在经过心理疏导和适当镇静下完成检查。
如有严重的心脑血管或呼吸道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者,需有效控制疾病急性症状,经相关专科评估检查风险后,择期进行耳内镜检查。
重病、重度衰弱和妊娠晚期虽非绝对禁忌证,但须十分谨慎。
检查风险
疼痛:耳内镜具有实体镜管,特别是硬性耳内镜管壁为金属材质,在操作过程中如触碰外耳道,刺激敏感神经后,可直接引发接触部位疼痛,也可因头部摆动造成的进一步损伤,产生明显疼痛。
出血:外耳道皮肤及鼓膜上皮菲薄,如检查时不慎摩擦导致皮肤和鼓膜破损时,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出血。因外耳道相对狭窄,一旦出血常会影响正常视野和进一步操作。
鼓膜穿孔:检查外耳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在进行中耳检查时,如进行鼓膜切开操作也需要制造人为鼓膜穿孔。穿孔不能如期愈合者,存在遗留陈旧性鼓膜穿孔的风险。
感染:耳部的感染多发生在耳内镜检查造成的创伤后,外耳道、鼓膜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病原体致病力过强,机体或耳部抵抗力相对偏低时,即可形成感染性炎症反应,常见耳部流脓、肿胀、疼痛等症状。
中耳胆脂瘤:在进行中耳检查时或检查后,如不慎将外耳道上皮或异物带入中耳腔,可能形成中耳胆脂瘤,易继发化脓性中耳炎,从而产生急、慢性炎症反应。
参考价格
与当地医院等级、地区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耳内镜价格也不同,通常在80元到150元之间。
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