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型耳内镜对外耳、中耳结构进行观察的方法
辅助诊断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的部分疾病
有可能导致疼痛、出血、鼓膜穿孔、感染、中耳胆脂瘤等并发症
包括耳内镜、可屈性纤维耳内镜
定义
耳
内镜检查是借助耳内镜,配备电视监视系统和照相设备,对外耳道、鼓膜、鼓室的深在结构,进行抵近观察,从而获得耳内的深部隐窝和细微病变的特征,可弥补耳镜或显微镜检查的缺陷。
将耳内镜从外耳道外口顺利置入耳内后,可以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和鼓膜形态。观察鼓室病变时,需在鼓膜
表面麻醉后切开一小孔,或通过已形成的
鼓膜穿孔,将耳内镜伸入鼓室检查。在鼓膜穿孔时可以直接观察咽鼓管鼓口、听骨链、鼓峡。
分类
硬性耳内镜检查
硬性耳内镜是一种体积小,光度强、视野开阔的柱状镜,是望远型观察设备,因镜身为硬管状而得名。
由冷光源提供照明,配备电视监视系统和照相设备,以利于更为细致的观察额镜和电耳镜检查无法满意发现的耳内病变。
镜身长6cm或11cm。分0°、30°、45°和70°等各种角度。直径为1.9mm、2.7mm或4.0mm。直径1.9mm者可通过鼓膜穿孔(或鼓膜切口),观察鼓室内各种结构,2.7mm或4.0mm者则可用于中耳乳突手术中。
可屈性纤维耳内镜检查
可屈性纤维耳内镜直径为3.2mm和2.7mm,它和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一样,具有柔软、可适当弯曲、照明好等优点。
使用此型耳内镜检查,可观察一般电耳镜不易观察的外耳道深部、鼓膜及鼓室的病变,尤其适用于小儿等难以配合检查的患者。
检查目的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以对外耳道、中耳的部分解剖结构、功能及病变,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估,还可以借助耳内镜配套的器械进行病变清理,异物取出、活检等相关操作。
外耳道、鼓膜、中耳疾病筛查: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部疼痛、异物感、闷堵或膨胀感、出血、听力下降、流水和流脓、耳鸣等症状,需明确或排除耳内可能存在的病变。
外耳道、鼓膜、中耳疾病诊断:对外耳道、鼓膜、中耳及内耳可视区域进行仔细观察,帮助医生明确异物、损伤、炎症、
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以及了解疾病的程度,指导针对性治疗。
病变部位及范围判定:在耳内镜抵近观察耳内病变过程中,可通过狭窄的外耳道及病变造成的狭窄区域,观察到耳道深部、鼓膜表面全貌,以及鼓室内视野下的区域,对病变部位和范围可有更为细致和准确的了解。
功能及结构评估:通过对外耳道及鼓膜结构特点的观察,可对其生理功能和疾病类型作出形态方面的评价。鼓膜的内陷或膨隆状态,也可侧面反映出中耳腔的疾病特征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功能。
内镜下操作及治疗:在针对外耳道、中耳病变,进行外科手术和操作中,耳内镜检查可发挥独特的辅助作用,如中耳和颞骨的微创外手术。
治疗后随访:对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复查及随访。
适用人群
耳内镜检查常规适用于怀疑外耳道、中耳病变的绝大部分人群。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证
耳内镜检查需要通过外耳道进入耳内检查,所以外耳道闭锁和严重的
外耳道狭窄、不能置入镜管者,为此检查的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证
当受检者有精神、意识或
心理障碍不能配合时,不宜强行操作,可在经过心理疏导和适当镇静下完成检查。
如有严重的心脑血管或呼吸道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者,需有效控制疾病急性症状,经相关专科评估检查风险后,择期进行耳内镜检查。
重病、重度衰弱和妊娠晚期虽非绝对禁忌证,但须十分谨慎。
检查风险
疼痛:耳内镜具有实体镜管,特别是硬性耳内镜管壁为金属材质,在操作过程中如触碰外耳道,刺激敏感神经后,可直接引发接触部位疼痛,也可因头部摆动造成的进一步损伤,产生明显疼痛。
出血:外耳道皮肤及鼓膜上皮菲薄,如检查时不慎摩擦导致皮肤和鼓膜破损时,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出血。因外耳道相对狭窄,一旦出血常会影响正常视野和进一步操作。
鼓膜穿孔:检查外耳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在进行中耳检查时,如进行鼓膜切开操作也需要制造人为鼓膜穿孔。穿孔不能如期愈合者,存在遗留陈旧性鼓膜穿孔的风险。
感染:耳部的感染多发生在耳内镜检查造成的创伤后,外耳道、鼓膜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病原体致病力过强,机体或耳部抵抗力相对偏低时,即可形成感染性炎症反应,常见耳部流脓、肿胀、疼痛等症状。
中耳胆脂瘤:在进行中耳检查时或检查后,如不慎将外耳道上皮或异物带入中耳腔,可能形成中耳胆脂瘤,易继发
化脓性中耳炎,从而产生急、慢性炎症反应。
参考价格
与当地医院等级、地区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耳内镜价格也不同,通常在80元到150元之间。
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检查项目。
检查时间
虽然耳
内镜检查设备需要定期消毒和更换,通常在开具检查单后,需要预约和排期,但一般医院此项检查常在医生单次诊疗过程中即可完成。常规耳内镜检查过程通常在1~5分钟,时长与病变类型、检查部位和医生操作熟练程度有关。
检查方法
硬性耳内镜检查
患者取平卧、坐位或半坐卧位皆可,重点检查部位为外耳道、鼓膜及中鼓室。
检查者站在或者坐在患者头部受检侧,左手示指与拇指牵拉受检耳廓,右手持耳内镜以耳道口为支点送入耳内镜依序检查各部。通常使用0°耳内镜从外耳道到鼓膜逐步观察。
可屈性纤维耳内镜检查
准备步骤同硬性耳内镜检查。仰卧位更适宜于老年体弱者和儿童。
软质镜身可经耳道口送入外耳道,根据诊疗需要将内镜的末端弯曲,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检查外耳道、鼓膜及中鼓室各结构区域。
注意事项
检查前
是否空腹
无需空腹。
是否有辐射
耳内镜检查对人体无辐射。
着装注意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住院患者可着病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一般无需在检查前禁食禁水,避免在检查前过度剧烈活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他
摘掉耳部饰品,如外耳道有反复发生的脱屑、溢液和瘙痒不适,应告知医生。如外耳道内存在
耵聍、异物及脓液等阻碍检查的物质,医生会在检查前做必要的清洁。
体弱、儿童,需要健康人陪同。
检查中
耳内镜检查时,被检者如为清醒状态,应尽量保持平静呼吸,避免过度紧张和抵抗,如有耳痒、耳痛及耳部不适,可用肢体动作提示医生暂停检查并退出内镜,待因瘙痒引起的咳嗽或不适感缓解后,继续完成检查,避免摆动头部或在检查过程中言语。
若检查时不易窥及鼓膜的全貌,医生会稍稍变换受检者的头位,或将耳镜的方向向上、下、前、后轻轻移动,以便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受检者应保持头颈部松弛,避免过度僵硬。
感觉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时,应及时告知检查医生。
检查后
规范、顺利完成耳内镜检查,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检查后出现任何不适,需要及时跟检查医生反映,在观察至症状缓解及消失后,由检查医生确认方可离开。
出报告时间
如为不采集图像常规筛查,多由接诊医生将观察结论口头告知患者,并记入病历。
如通过照相和摄录功能留存影像资料者,在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在选片和书写结论后,将检查报告或影像内容交付受检者,一般数分钟到半小时可出具诊断报告,以具体就诊医院为准。
取得耳
内镜检查报告,以及由检查医生口头告知检查结论后,应征询接诊医生意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正常情况下,如果外耳道、鼓膜、中耳腔等受检部位没有发生病变,鼻内镜所见描述中,通常无:充血、水肿、增生、溃疡、糜烂、隆起、
鼓膜穿孔、淡黄、橙黄或
琥珀色、新生物、分泌物、外凸、膨隆、钙化、内陷、透红、搏动等词汇。
正常结果
如果无异常,报告单诊断处通常会显示:外耳道、鼓膜、鼓室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结果
耳内镜检查如提示异常结果,需要接诊医生结合症状及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此仅针对其中较为常见疾病的特征性描述进行举例。
充血
外耳道、鼓膜的皮肤及中耳的黏膜发炎时常表现出急、慢性充血现象,患者可有耳痛、耳痒及耳部异物感等症状。
如急性炎症时,鼓膜发生弥漫性充血,肿胀,早期以松弛部最为明显,以后发展至全鼓膜,此时,鼓膜的各个标志可消失。检查时,如对鼓膜进行过多的刺激,或婴幼儿哭闹、用力挣扎时,鼓膜亦可发红,宜注意识别。
鼓膜内陷
为鼓膜在中耳形成负压后的常见特征,患者易有
耳闷堵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耳内镜检查可表现出光锥变形,分段,缩短,移位或消失,锤骨短突和前、后皱襞特别突出。
鼓膜内陷严重者,鼓膜向内移位,几与鼓岬相贴。评估鼓膜轻度内陷的临床意义时,宜结合鼓室导抗图综合分析。
当鼓膜上存在内陷袋时,可通过耳内镜观察到内陷袋内的病变,如有无角化物质或
胆脂瘤碎屑等。
鼓膜钙化
为鼓室硬化的表现,为慢性炎症造成鼓膜内钙质沉着和纤维硬化的特征。
检查时可发现鼓膜上有斑片状白斑,其界线分明,年久可变黄色,又称“骨化”鼓膜。
鼓膜穿孔
外伤性穿孔
急性期之穿孔多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数日后则可逐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严重的外伤性穿孔,鼓膜紧张部可完全撕裂。
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
松弛部及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常为
中耳胆脂瘤。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可为肾形,圆形或椭圆形,多见于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在前下象限,病灶常在咽鼓管;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
息肉者,提示中耳炎可能伴有骨质破坏或伴胆脂瘤的中耳。
结核性中耳炎早期,鼓膜可出现多发性穿孔。化脓性中耳炎愈合过程中,如有部分残余鼓膜边缘与鼓室内壁发生粘连,有时可形成多发性穿孔。
就医建议
体检异常建议
当报告提示“充血、水肿及分泌物附着”,多为炎性疾病的特征。描述“充血、溃疡、渗出、坏死或肉芽肿样增生”时,需要考虑特异性感染。还需由接诊医生结合其他表现和特征,与外耳道及中耳的恶性病变鉴别。
当报告提示鼓膜为“淡黄、橙黄、琥珀色,以及灰蓝色或灰白色”时,可能为鼓室内有积液的表现;蓝色的鼓膜提示鼓室内可能有出血或淤血等改变。
临床检查异常建议
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异常检查结果需要请接诊医生综合其他疾病相关信息解读,避免凭借此检查结论,自行判断,诊治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