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胃切除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指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因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如胃切除等,以致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
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氢离子逆弥散增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别名
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临床症状
腹胀、腹痛、恶心、持续性中上腹烧灼痛并伴有胆汁性呕吐、黑便等。
危害
病变严重可引起胃溃疡,也可因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出现
慢性咽炎、
吸入性肺炎等。
并发症
胃溃疡、慢性咽炎、吸入性肺炎等。
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腹痛、呕吐及胃镜检查、胃吸出物测定可诊断。
治疗原则
采用促胃动力、结合胆盐、抑酸等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分流。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低脂饮食,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病因
与进行过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如胃切除手术等有关。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亦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餐后可加重,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可伴有腹胀、
嗳气、烧心、恶心、胆汁性呕吐、
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甚至排黑便(柏油样便)等。病程较长者亦可出现贫血、消瘦、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
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切除等手术史。2.有腹胀、腹痛、恶心、胆汁性呕吐、黑便、消瘦等表现,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3.胃镜下可观察到
反流表现;胃吸出物测定可发现
胆酸含量增加。
治疗方针
采用促胃动力、结合胆盐、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手术分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促胃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胃排空药物治疗,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
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药物包括
甲氧氯普胺、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2.结合胆盐类药物通过与
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继而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常用药物包括
考来烯胺(消胆胺)、
铝碳酸镁等。3.抑制胃酸药常用的抑酸剂主要为H2受体阻断剂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药物包括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
泮托拉唑、埃司奥美拉唑、
艾普拉唑等。4.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种类较多,主要作用包括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以减轻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促进胃黏膜分泌黏液,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愈合等。
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常用Roux-en-Y吻合手术或胆道分流术。
预后情况
部分患者内科治疗无效;胃部分切除术后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
日常护理
1.休息与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2.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并给予心理支持以增强其安全感,使其保持情绪稳定。3.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饮食调理
低脂饮食,避免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